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9150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8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高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答案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6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在春 江花月夜中表达了相似却更积极的感慨“ _ , _ ”。 陆游书愤中“ _ , _ ”以典明志,表明自己渴望效法先贤,施展抱负。 “ _ , _ ” 将辉煌灿烂、 气象万千的奇景盛况推向高潮, 不料仙境倏忽消失, 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小题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小题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2、堪伯仲间 【小题 3】虎鼓瑟兮鸾回车,先之人兮列如麻 【解析】故答案为: (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重点字:已)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重点字:堪) (3)虎鼓瑟兮鸾回车 先之人兮列如麻 (重点字:鸾)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 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

3、 (晚唐)韦庄 第 2 页,共 26 页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国泰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十年”“白首”可见诗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各”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 同悲戚。 B三四句为挥泪叙旧的辛酸语,百感交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C诗人运用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书写与东吴生相遇后的所思所感,感慨顿 挫,圆稳整赡,感人至深。 D全诗构思巧妙,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细腻地表现了诗 人与

4、老友相遇,喜极而泣的情感。 有人评价韦庄的律诗常有“感慨顿挫”之感?请从情感与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小题 1】D 【小题 2】 【解析】(1)D“细腻地表现了诗人与老友相遇,喜极而泣的情感”理解错误。不 是喜极而泣,而是由悲到喜的感情变化。 (2)这首题为“与东吴生相遇” ,表明主人应该是在路途之中,这首诗题材是“羁旅” , 然后结合文本和注释进行分析列举。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 “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免同病相怜,表达了乱 世颠沛,年华蹉跎之悲;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 与“贵”,“陋巷”与“豪家”

5、,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 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七八这两句是 说: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 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第二问考查赏析诗歌的结构能力。本诗构思巧妙,以“泪”始, 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细腻地表现了诗人与老友相遇,由悲到喜的感情变 化,情感表达抑扬跌宕。 答案: (1)D 第 3 页,共 26 页 (2)“感慨”主要指诗歌感情深沉复杂。乱世颠沛,年华蹉跎之悲;与友人久别重逢 同病相怜的感慨。有才华的人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得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篇是高 踞豪门吟风弄

6、月,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诗中既流露出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 稷郅治(或“期望社稷太平”)的心理。“顿挫”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由 悲到愤,再转入喜,情感表达抑扬跌宕。 译文: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赏析: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公元 883 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 起,直到公元 894 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 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

7、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 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 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 ,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 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 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 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 酒浇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

8、”,“陋巷” 与“豪家” ,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 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 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 第 4 页,共 26 页 平。”“且对”一作“独对” ,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 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 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 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

9、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 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 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 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 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 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和手法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 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

10、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 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 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 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 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0 分)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

11、5 个字。 我们(作家)决不是对世俗不感兴趣的自鸣清高者。应该说,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环 境有太大的兴趣。恰好是因为这一点,_。高级的东西原本属于每个人,但绝 大多数人都将她遗忘了,通过遣忘,_,让黑暗的“生”与澄明的“死”在内 心搅和成一片混沌。高级的东西是可怕的,她使我们丧失良好的“自我感觉” ,那 是异物,搅乱白日梦的东西。据说我们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_,尤其是 “百姓”。关怀者的灵魂必定是很崇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答案】我们想描写高级的东西,我们可以化解自己内心的所有矛盾,我们要关怀的是别 人的灵魂 第 5 页,共 26 页 【解析】语段阐述了对作家写作内容的相关看法。第空,根据上

12、文“我们(作家)决 不是对世俗不感兴趣的自鸣清高者。应该说,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太大的兴趣”, 而“高级的东西原本属于每个人” ,据此可以推断,此处应该填写的是作家想描写的内 容是充高级的东西,故填写“我们想描写高级的东西”;第空,根据下文“高级的东 西是可怕的,她使我们丧失良好的自我感觉,那是异物,搅乱白日梦的东西”,上 文“高级的东西原本属于每个人,但绝大多数人都将她遗忘了” ,所以,遗忘可以让我 们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故填写“我们可以化解自己内心的所有矛盾”;第空,根据 上文“据说我们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家工作的特殊性,是要关怀别人的灵魂, 故此处填写“我们要关怀的是别人的灵

13、魂”。 答案: 我们想描写高级的东西; 我们可以化解自己内心的所有矛盾; 我们要关怀的是别人的灵魂。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 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 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 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 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

14、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 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 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4. 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结构上一般遵 循 “起承转合” 的顺序。 请据此为下列诗句 (九日 杜甫) 排列合理的顺序。 _ (排写序号即可) 殊方日落玄猿哭 弟妹萧条各何在 第 6 页,共 26 页 重阳独酌杯中酒 竹叶于人既无分 旧国霜前白雁来 菊花从此不须开 抱病起登江

15、上台 干戈衰谢两相催 【答案】 【解析】此诗是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 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本题应该考虑诗歌的押韵和对仗。如此可以判断本诗的韵脚是 “ai”,“来”“开”“台”三字应该是首联、颔联、颈联或者尾联的最后一个字;依 据颔联、颈联对仗的原则,可以判断“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 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两两对仗;格律诗的上联的最后一字一般上“仄”声, 下联是“平”声,可以判断“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是一联;“弟妹萧 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是一联;根据格律诗结构上起承转合的规律,排序为: 。 答案: 此题考查语

16、言连贯性这个考点,我们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 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 主语一致与否。 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 词语(如 : 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 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 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 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 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 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 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 后,最终确定。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