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9018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古代印度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印度河畔的黎明,导读 重点问题 思考与讨论,导读,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印度古史分期和特点 印度古史史料 印度古史史学史 学习重点和参考资料,返回,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和居民,1、印度名称的由来 印度河 希罗多德 身毒 天竺 贤豆 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2、印度的自然环境 3、古代印度的居民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返回,二、印度古史分期和特点,分期 1、哈拉巴文化时期(前2300-前175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2、早期吠陀时代(前1500-前900年)雅利安人原始公社制解体时期; 3、后期吠陀时代(前900-

2、前600年)雅利安人的国家形成,种姓制度出现; 4、列国时代(前6-4世纪)摩揭陀国家兴起,早期佛教产生; 5、帝国时代(前4世纪末-公元4世纪)从孔雀帝国到贵霜帝国,是印度古代史上的帝国时代。,返回,三、印度古史主要史料,考古资料 南亚传统史料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 包括经典、史诗 、法论;2、佛教系统的史料 佛经 经、律、论三藏;3、世俗方面的史料 如政事论(乔底利耶)、诏令、铭刻。 希腊传统史料 1、希罗多德历史;2、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印度志);3、斯特拉波地理学。 中国传统史料 1、24史的有关记载;2、到印度求法的高僧的记载 如佛国记(法显)和玄奘大唐西域记;3、大藏经,返回,

3、四、印度古史史学史,始于近代 进入20世纪趋于深入 西方、印度及前苏联都出现一批著名印度古史专家 剑桥印度史 考古发掘也有突破性的发现,五、学习重点和参考资料,重点 种姓制度 早期佛教 阿育王 资料 参考教材第四章 教材相关部分 有关论文 C:My Documents我的文档世界古代史多媒体课件世界古代史参考论著古代印度,重点问题,神秘的哈拉巴文化 印度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阿育王和孔雀帝国 贵霜帝国的历史地位 古印度文化,返回,一、神秘的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发现 1921年最早在哈拉巴发掘 摩亨佐达罗 哈拉巴文化概况 遗迹 主要是两座城市 周长48公里 人口3500

4、0左右 城市建设经过事先的规划设计 分为上城和下城 烧砖 大浴池 社会经济状况 典型的青铜文化 以灌溉农业为主 哈拉巴文化的文字 图章铭文 中断原因 自然原因说 外族入侵说,返回,二、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返回,(一)起源和基本内容 征服-雅利安与达萨 瓦尔那; 氏族内部贫富分化和 社会分工-贵族与平民 婆罗门和刹帝利 吠舍 一分为二的过程 婆罗门(祭司 婆罗摩) 刹帝利(武士 刹特拉 ) 吠舍(平民 维什) 首陀罗(被征服的非雅利安 部落的名称) 入门式 再生人 一生人,(二)种姓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摩奴法论 1、职业世袭不变; 2、内婚制 顺婚与逆婚; 3、宗教权利不平等; 4、法律地位不平

5、等; 5、迦提和贱民出现 杂姓 旃陀罗 (三)种姓与阶级的区别与联系 (四)种姓制度的影响 (五)种姓制度小结,(六)婆罗门教,前7世纪 自发宗教 经典: 梨俱吠陀 耶柔吠陀 沙摩吠陀 阿达婆吠陀 教义 信奉多神 梵天 因陀罗 梵伦那 ; 善恶因果说与人生轮回说 达摩(法); 最高理想是“梵我一致”;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三、早期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三大宗教之一。全世界基督教信徒187亿,占335%;伊斯兰教信徒10亿,占182%;佛教徒334亿,占6%;其他宗教徒10亿。三大宗教信徒总数占世界人口的577%。 (一)列国时代历史概貌 大国争霸,前4世纪统一; 铁器普遍使用; 种姓制度被破坏

6、; 人民的反抗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百家争鸣 摩揭陀、外道异学 顺世论 耆那教 增益 耆那(胜者) 大雄 不杀生和极端的苦行 (二)佛教兴起的背景,(二)佛教的产生、教义及社会主张,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566-486 新说621年生) 四门出游 成道节 佛陀 浮屠 如来佛 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佛教四众 教义: 四谛说(苦、集、灭、道) 八正道(正见: 信仰正 正思维:思想要纯正 正语:说话要正当 正业:行动要正直 正命:生活要正直 正精进:努力的目标要纯正 正念:记忆的事物要纯正 正定:思考要正当 五戒十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愤怒 不邪见 社会主张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7、(三)评早期佛教 早期佛教的特点 无最高神 以人生问题为中心的世界观 讲求中道 佛教的基础 佛教的正面意义 析四谛说和佛教社会主张 (四)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五)阿育王弘扬佛教的活动 建佛塔佛寺;组织第三次结集;派人到国外传教 阿育王寺 (六)大乘佛教和佛教的传播 1世纪分裂为大乘小乘 迦尼色迦 我空法有 法我皆空 自渡与普渡众生 阿罗汉(不生) 菩提萨棰 密宗“大悲为根本 方便为究竟 ” 公元前后传入中国 净土宗 南无阿弥陀佛,四、阿育王和孔雀帝国,返回,(一)孔雀帝国的兴衰 前325年建立 旃陀罗笈多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前187年灭亡 (二)阿育王的统治 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 发展经济;

8、 弘扬佛教; 繁荣文化事业,五、古印度文化和社会生活 文化:两大史诗 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梵文 数学 10个数字符号 社会生活 1、服饰 2、饮食 3、丧葬习俗,返回,佛陀格言 一个人如果知道一切东西的命运是毁灭,他就再也不会有痛苦。 一个心中无牵挂、无欲念、不受引诱的人是最伟大的。 天下最难驾驭的人就是你自己。 恶行最易做,善行最难做。 恨无法被恨终止,惟有爱才可终止恨。 能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参考书目 马宗达 高级印度史 辛哈印度通史 崔连仲关于种姓制度的几个问题 历史研究1977-4 许重远印度古代史上几个问题的探讨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62-3 王士录种姓与阶级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

9、教学1983-7,.,祭司贵族 -婆罗门 贵族 征服者雅利安人 武士贵族-刹帝利 平民-吠舍 被征服者土著 达萨-首陀罗,.,思考与讨论,评印度种姓制度 试析早期佛教的性质,印度古史特点,1、小国分立; 2、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村公社为主 ; 3、宗教意识浓厚,祭司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 4、种姓制度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影阿育王,印度河文明,孔雀帝国版图,莫恒怍达罗遗迹,佛陀诞生地,莫恒怍达罗谷仓,莫恒怍达罗浴池复原图,摩奴法典,宁波阿育王寺,佛指舍利,列国时代的印度,(三)种姓与阶级的区别与联系,1、种姓取决于侥幸出生,阶级取决于经济地位; 2、种姓按世袭职业划分阶级

10、按取得收入方式划分; 3、婚姻社交方面,种姓比阶级受着更严格的限制; 4、种姓是一个地区的现象,阶级则具普遍意义。 联系: 1、等级制度以阶级划分为基础,阶级划分与等级划分基本一致。绝大多数上层阶级属于高级种姓,绝大多数下层阶级属于低级种姓; 2、种姓和阶级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四)种姓制度的影响(作用),1、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2、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但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划分之中,模糊了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中间制造隔阂对立。使统治阶级得以分而治之; 3、由于实行职业世袭,社会生产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使人们只能从事传统的职业,而没有选择其它工作的机会和自由,这

11、种不自由,不民主不平等的落后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从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指出:“种姓制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末期,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在孔雀帝国时代得到充分发展完善。种姓制度产生原因,一是征服,由于征服而出现了首陀罗瓦尔那;二是氏族内部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工,由于两极分化而产生了吠舍瓦尔那,由于社会分工使贵族阶层分成了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瓦尔那。种姓制的最主要特征,职业世袭和内婚制在孔雀帝国时代达到极为森严的程度。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早期佛教是在印度列国时代激烈的社会动荡中产生的,在当时商品经

12、济迅猛发展,阶级关系急剧变动,各阶层对种姓制度普遍不满的情况下,作为反种姓制度,反婆罗门种姓特权的新教派佛教就应运而生了。,佛教的社会基础首先是城市市民中以大商人吠舍为代表的新兴富有阶级,他们是支持佛教的最积极力量;其次是刹帝利种姓为代表的新兴官职贵族,他们是支持佛教的最有力力量。佛 教基本上反映了这两个阶层的利益。,早期佛教在反对婆罗门教和反对婆罗门种姓享有特权以及反对旧的等级制度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四谛说从人生多苦入手,给处于苦难和动荡不安环境中的人们,提出一种唯心地解决苦难的方法和途径,脱离现实社会,通过修道去追求幻想的幸福。这对广大被压迫的劳动群众

13、来说,就是要他们安于现状,循视蹈距,脱离现实,服服帖帖地接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所以早期佛教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武器。,佛教的社会主张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反对等级制度本身,只是主张婆罗门应让位于刹帝利,早期佛教不仅不反对奴隶制度,还为奴隶规定了对主人的义务(反对奴隶欠债者入教)。所谓“众生平等”只限于宗教上的平等并不是社会平等。,早期佛教迅速传播的原因,第一,得到吠舍大商人和各国君主的大力支持; 第二,众生平等的口号吸引了许多下层群众; 第三,教义教规容易为人接受。,贵霜帝国的历史地位,贵霜帝国的兴衰(15世纪) 贵霜帝国的历史地位 公元12世纪是世界上与东汉、安息、罗马并驾齐驱的四大强国之一; 国王崇信佛教,并推动佛教传至中国; 帝国建立后,把中亚、南亚发展水平不一的民族统一在一个帝国范围内,促进了民族融和及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中介和桥梁作用,丝绸之路即穿过贵霜帝国的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