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8910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方略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实验、实习及研究性课题,课标领航,1考纲要求的教材实验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质流动、叶绿体的观察 (3)酶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验步骤的探究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步骤分析 (5)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因素的探究 (6)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探究及应用 (7)有丝分裂图像辨析及动物有丝分裂实验取材及步骤 (8)植物激素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及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9)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 (10)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动、植物方法的不同 (11)环境污染的调查方法及实验设计 2考纲要求的设计实验 (1)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

2、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 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3)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目录,考点串讲深度剖析,命题热点把脉高考,知能演练轻松夺冠,一、教学大纲规定的部分实验归类分析 1观察类实验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下:,【特别提醒】观察类实验目的就是观察出现一定的颜色或状态,所以选材很关键。,2鉴别类实验 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归类如下

3、:,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4.探究性实验 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探究性生物学实验应当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要求、目的的前提下,遵循实验设计“操作方便,程序合理,药品节约,依据现象推测结论”的原则进行设计。,二、生物实验中的变量与设计原则分析 1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设法控制无关变量使之

4、相同且适宜,避免其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教材中相关实验中的变量,三、设计型实验试题的解题突破和方法 1解题思路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 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些 方面。 明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涉及到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 方法和原理有哪些。,设置对照实验:确定实验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 实验研究的因素, 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 得手段。 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材料来 确定。,设计合理的实验 装置和实验步骤:严格遵循实验设计原则,根据实验原理以 及充分考虑提供的实验

5、材料、用具的基础 上,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实验装置和步骤。 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2实验设计时的一般步骤 (1)取材、分组、编号 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要相同等。 (2)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 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3)进一步的相同处理 其他因素做相同且最适的继续处理。 (4)检测、观察、统计、比较 必须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四、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1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6、(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2比较,(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解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质)着色,醋酸洋红液可将染色体(质)染成紫红色,A项正确。脂肪的检测试剂为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试剂,B项错误。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看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故C、D项错误。 【

7、答案】A,(2012年高考江苏卷)为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报告 材料用具: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水稻,1 mmol/L NaHSO3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_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_、_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2)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_,进而加快对

8、图2中_(填字母AD)物质的利用。,(3)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 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 mmol/L NaHSO3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用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1 000 molm2s1)。,【解析】(1)实验设计中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取水稻植株的要求是株型、长势、叶片均一。本题自变量为有无1 mmol/L的NaHSO3溶液,因为甲组为对照组,故喷洒的是蒸馏水,实验组喷洒的则是1 mmol/L的NaHSO3溶液。分析图1可知,喷洒低浓度的NaHSO3溶液能提高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因呼吸速率相同,故也

9、可进一步得出喷洒低浓度的NaHSO3溶液能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的结论。,(2)叶绿体中ATP是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的,则推测NaHSO3溶液可能作用于类囊体,使其产生的ATP量增多,直接加快了对B物质的利用,间接加快了对A、D物质的利用。(3)要证明PMS和NaHSO3溶液作用相同,且无累加效应和抑制效应,则需要设计4组实验,一是蒸馏水的对照组,二是NaHSO3溶液的实验组,三是PMS溶液的实验组,四是NaHSO3溶液PMS溶液的实验组。绘图时要标注横纵坐标的意义及相应的数值和单位,并充分利用题中提供的信息。,【答案】(1)株型、长势、叶片均一蒸馏水1 mmol/L的NaHSO3溶液不同光照强度下

10、低浓度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2)类囊体A、B、D (3)见下图。,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碘液,苏丹溶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_;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_。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

11、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三、实验分组: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实验组6中,应该为_,原因是_; 应该为_,原因是_ _。 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_和_。,【解析】(1)蛋白质检测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实验的设计首先应遵循对照性原则,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故应设置基础饲料组、普通饲料组和试验饲料组的对比。另外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饲料外的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且适宜,因此对小鼠的饲养天数应都为21天。要直观且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测量其体长和体重。 【答案】(1)紫色 (2)普通饲料需要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21饲养时间相同,实验结果的比较才有意义体长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