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8698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李密的陈情表中用“ _ , _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诚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是:“ _ , _ 。”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里写到:“ _ , _ 。”【答案】【小题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小题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小题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解析】故答案为: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重点字:茕、孑)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重点字:谏) (3)夜

2、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重点字:阑)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琵琶行重点句: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

3、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

4、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C“身老桑村麦野中”表达了诗人对身老乡村的感慨,不是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2)首联写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颔联写自己年老时的情形,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 “身老桑村麦野中”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的迟暮之感。 结合文章

5、的题目“感旧”和注释可知,尾联写怀念好友,“与谁同”一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 (1)C (2)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的强烈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地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

6、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诗句中的情感关键词进行分析。怎样读懂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

7、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3. 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 _,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

8、道德等问题,_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_。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 !”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

9、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_”。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暴殄天物多姿多彩 B登堂人室侃侃而谈暴殄天物有声有色 C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玉石俱焚多姿多彩 D登堂人室娓娓道来玉石俱焚有声有色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_ A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漫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由人生走入艺术

10、,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C【解析】(1)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者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第一空的语境有把“高深难懂”的学问“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的意思,强调把“难事”“轻松不费力”地处理的意思,不是强调学间研究的深度,故选“举重若轻”据此可以排除BD;“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活动听;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11、地说话。第二空强调的“不倦地”“生动地”说,不是强调“理直气壮地”说,故“娓娓道来”,据此排除C。 (2)本题考察二重复句的划分和理解。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点鹤。第一个分句是前提,两个分句是结果,故此排除AD两项。B项,是一个表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原句是一个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 (3)根据前文的引文内容“文章总俗滥,生活也忌俗滥”,还有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和前文“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来推断,“将人生纳入艺术”,对应了“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据此排除D而AB项的“由人生走入艺术”和

12、“由艺术走入人生”不符合原文“由艺术之美到人生之美”的行文思路。据此排除AB。 答案: (1)A (2)C (3)C(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语病主要分

13、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

14、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

15、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 3D全景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