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8685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

2、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 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既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种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一组

3、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的概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

4、起白烟”;七律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节选自杨义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 D因为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所以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_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只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

6、势。 C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使一些数字句成为千古妙句。 D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可以和李白文章相媲美。【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B【解析】(1)D“以数字入诗词”和“大的怀抱和境界”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 (2)B出自浪淘沙北戴河,虽然有“千年”“挥鞭”等字眼,但此句不是写战争。 (3)A“只是为了”表述绝对;C以偏概全,原文还涉及手法,原文最后一段是“

7、在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D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联想,而非比较。 答案: (1)D (2)B (3)B(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完

8、成论述类文本要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

9、础,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 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摘编自飞向太空的航程)材料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 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

10、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 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 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

11、、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1日)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发射总质量的99.2%。 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 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載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至2019年3

12、月10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100次发射,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次。 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 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记录。 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

13、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还是颇具竞争力的。 报道称,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3月12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这为后来载人飞天计划打下了基础。 B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让我们战胜了载人航空路上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C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D我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

14、界一流水平,因此长征六号瞄准先讲技术,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长征火箭在2018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次居世界第一,并刷新世界纪录。 B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看,都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 D长征火箭在3个100次发射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

15、【解析】(1)D强加因果,原文为“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 (2)A“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次居世界第一”错误,原文为: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记录。 (3)中国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这些年,中国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概括得出。 答案: (1)D (2)A (3)物质基础方面: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技术创新方面: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国家机制方面: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颇具竞争力。任用人才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不拘一格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