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28684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 _ , _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非凡气魄。在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青青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_ , _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更痛心于民族在面对“衰亡”时的默无声息,为此,他强烈地警示人们“ _ , _ ”。【答案】【小题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小题2】软泥上的清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小题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解析】故答案为: (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重点字:遏)

2、 (2)软泥上的清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重点字:荇)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重点字:爆)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辑录: 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 阅读下面一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20字) 综合新华社平壤6月28日电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8日在平壤表示,针对最近朝鲜半岛“非同寻常的局势”,朝鲜

4、将采取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 发言人说,当前朝鲜半岛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局势”。为了对付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朝鲜将采用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这位发言人没有透露“新的先进方法”的具体内容。朝鲜媒体5月份曾报道,朝鲜科学家在4月中旬成功开发出核聚变反应技术。【答案】本则新闻除了电头外,第一段是导语段,抓住“朝鲜将采取新的先进方法进一步加强核遏制力,以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和军事威胁”这个句子,可提取出几个关键词:朝鲜,核遏制力,应对,美国军事威胁连贯成句,检查字数即可 答案: 朝鲜将加强核遏制力应对美国军事威胁【解析】本题为新闻语段的压缩题,学生

5、只要抓住导语部分进行压缩即可(如正文是对导语的补充,可适当加进去)压缩的模式为:何人(对象)何时何地何事(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概括新闻内容这一题型在历年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大,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和整合的能力怎样概括新闻的内容也是困扰考生的一大难题高考所涉及的新闻一般指消息消息是用概述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洁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的一种文体高考所涉及的新闻题主要有三种题型:一是给新闻拟标题,二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三是将新闻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三种题型实际上是一回事,因为标题是新闻的眉目,能明确、简练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答题时,我们要紧扣消息的

6、第一句话或导语部分,提取出主要信息(即关键词),然后准确、精练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新闻内容的解题方法有检索要素概括法、提取中心加工法和分层筛选法三种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_: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7、 _,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_,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混淆视听触目惊心刻不容缓不以为然B危言耸听触目惊心迫在眉睫不以为意C危言耸听惊心动魄迫在眉睫不以为然D混淆视听惊心动魄刻不容缓不以为意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

8、为恰当的一项是 _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

9、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心灵的窗户如果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D【解析】(1)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不符合语境。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

10、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选用“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故选B。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应: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排除AC;D“至少6 亿多人”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应:超过6 亿人。故选B。 (3)“关上”“蒙了尘

11、”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B项、C项;“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排除A故选D。 答案:(1)B (2)B (3)D(1)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2)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3)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正确运用词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12、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对联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请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上联:霸王自以为是,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下联:沛公_,_【答案】知人善任,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的提示语,由此把握下联所写内容,表明项羽得到天下的原因是善于纳谏。所以按照对联的要求,“自以为

13、是”可对 “知人善任”,“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一句中点明地点事件和故事结局,所以下联也应有这些因素,“鸿门”对“乌江”,“放刘邦”对“围项羽”,“失天下”对“得江山”,仄起平收。 故答案为: 下联:沛公知人善任,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要求掌握对联式仿写。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对联的种类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书画联、行业联等。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同,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做对联题必须要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了解常规的对子,了解对联的基本原则,并且也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化文学常识。对对

14、联时,需要切合题目要求,针对具体场景,积累足够的同义词反义词使用,学会捕捉生活中相关或相对的事物。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项羽陆游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来分别形容项羽和乌骓马的特点,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

15、,强化了诗人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C“写出了范增已经没有能力再为项羽出谋划策,最终导致项羽乌江自刎”错,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2)“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八尺、千里、拔山扛鼎”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敬慕英雄,成就事业是他一生的梦想,对项羽形象的描写寄寓作者的敬佩之情;“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项羽刚愎自用,让范增的才能无法施展,只有兵败乌江,诗中拿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体现了诗人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答案:(1)C。 (2)诗的前两句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