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8267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26编号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 文法系 11 级 1 班 张凤娇 1101230 顾颉刚对民间文学的贡献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他 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 探讨新方法,同样取得了极大成就。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 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顾颉刚先生开始接触民间文艺的时间比较早, 可以追溯到 “五四” 运时期。他说:“1913 年我考进北京大学读书,当时校风很坏,许 多官僚子弟花天酒地,恣意嫖赌我是一个穷学生,不干这些,却 好看戏。1913 年1915 年间我看了三年戏。我当时在北河沿北大预科 上课,下午课很少,每天早

2、上十点钟上完两堂课以后,我就跑到东安 门内皇城夹道去看戏牌。那时候都是白天十二点开戏,我要占个好座 位,并省下包饭钱,就不吃午饭,只买几个烧饼吃。当时烧饼价很便 宜,一个铜子买两个,四个铜子就买八个,一顿饭够了,省下的钱就 用来看戏。戏价实在不高,顶好的刘鸿升一班才两毛钱,梅兰芳的戏 一毛钱看着看着,就看出了些问题:同一故事,京戏与梆子戏就 不一样。即使同一剧种如京戏,有时内容也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故 事在戏里会不一样呢?是不是编戏的人有意改造的呢?这个问题成 了我心头上的一块疙瘩,我开始注意看小说、民间故事,看出民 间传说是真真假假, 有些则完全不是这回事。 不过, 故事虽然是假的, 它所反

3、映出来的感情和要求却是真实的。它是为了适应人民的需要、 满足人民的希望而产生的。”又说 : “我是研究古史的,一生读古书, 可是对于民间文学方面的兴趣却很高, 知道历史上和古典文学上的许 多问题必须用民间文艺的眼光方可得到解释和证实。 ” 顾颉刚先生从1917年开始搜集民歌和民间故事。 他说 : “1917年, 北大本科教授沈尹默、预科教授刘半农等人,为了作新体诗,要在本 国文化里找出它的传统来,于是注意到歌谣,发起歌谣研究会 , 征集各地民歌,按日在北大日刊发表一两首。这又是一个新鲜的 玩意儿!许多守旧的教授和学生们叹息道:“北大是最高学府, 日 刊是庄严公报,哪能让这种不入流的东西来玷污它

4、。 ”但那时的我 已经看了五年的戏, 对于一切的民间文艺有了平等的眼光。 自己想道 : 小放牛剧中,不是一个牧童跟一个女孩唱对山歌吗?孟姜女 剧中,不是过关时唱十二月花名吗?为什么要反对?所以也就很 乐意地接受了这个新潮流。 过了一年, 我为家庭间的变故, 一气成病, 还家休养。北大日刊 按时寄来, 使我常常接触到会中所收集的歌谣, 心想:我虽因病在家,难道竟不能做些搜集歌的轻简工作吗?因此, 我就在家中组织人力,从我的祖母起,直到保姆,由她们唱,我来笔 记。后来又推广到亲戚朋友家。我的爱人殷履安又在她的母亲家角直 镇上为我收到了好些。一年之中居然有三百多首。其中,有儿歌,有 妇女歌,有工农歌

5、,也有对山歌。除歌谣外,还连带搜集了谚语、歇 后语。”后来顾先生把这些歌谣编成吴歌甲集 ,由北京大学研究 所国学门歌谣研究会出版。这是当时印行的第一部歌谣专集。它的出 版,对于歌谣搜集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写了与沈兼 士、 魏建功讨论吴歌 , 也很有影响。 后来, 先生又结合歌谣研究著文, 对诗经国风提出不少新的见解。 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 在我国是首次对传说故事进行精 细和系统的考证。孟姜女故事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顾先生为 了研究这个故事, 搜集了大量的材料。 其中包括文献记载、 剧本唱本、 歌谣和还在流行的口头传说。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形式, 清理出这个传说

6、的发展、流传和演变过程,写出了孟姜女故事的转 变 、 孟姜女故事的研究 、 孟姜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 、 杞梁妻 哭崩的城 、 杞梁妻的哭崩梁山 、 孟姜女名称的来源 (与姜又安 合著) 、 孟姜女十二月歌与放羊调等文章,并编成孟姜女故事研 究共三册,影响很大。顾先生是孟姜女研究的主将,至今没人能超 过他。 顾氏对孟姜女故事采取了这种“垂线的”眼光,这实际上是把历 史的眼光引入了孟姜女故事研究。1925 年 9 月 21 日,顾颉刚在孟 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一文中说,他对孟姜女故事的注意始于 1921 年冬天在通志乐论中读到郑樵论琴操的一段话: “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不过数十言

7、耳,彼则演成万千 言。”1923 年春,在姚际恒的诗经通论中一则有关“孟姜”的 注释,使他对这个故事年代的久远感到惊讶,“从此以后,关于她的 故事的许多材料,都无意的或有意的给我发见。我对于她的故事的演 化,的程序,不期的得到一个线索。”同年冬,上海文学周报社向他 约稿,顾氏因预备北行而无暇动笔,只好把收集的材料交给表弟吴秋 白(立模)写成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发表于星海上。顾 颉刚认为“经了这一回文字上的联串,更把我的若明若昧的孟姜女故 事的观念变成了清楚明白的孟姜女故事的观念。”1924 年夏,偶然 发现的明代关于孟姜女庙的记载和现代孟姜女传说的河南唱本不仅 使他大为吃惊,更使他明白“上一

8、年中所发见的材料,纯是纵的方面 的材料,是一个从春秋到现代的孟姜女故事的历史系统。我的眼光给 这些材料围住了, 以为只要搜出一个完全的历史系统就足以完成这个 研究。这时看到了徐水县的古迹和河南的唱本,才觉悟这件故事还有 地方性的不同,还有许多横的方面的材料可以搜集。于是我又在这个 研究上开出了一个新境界了!数月之中,左采右集,居然得到这件故 事的根据地七八处。”1924 年 11 月,顾颉刚用三天时间写成孟姜 女故事的转变一文,从历史系统上把这个故事追溯到南宋初叶。这 篇论文在歌谣周刊第 69 号发表后,立刻引起学术界的震动。该 故事一时成为数十位学者的共同课题。此后歌谣周刊先后出了九 期孟姜

9、女故事专号。 1926 年春, 顾颉刚在写 古史辨一册自序 时 “将 二年来搜集到的孟姜女的故事分时分地开一篇总帐, 为研究古史方法 举一旁证的例” ,用三万多字把二千多年来的文献记录和遍布全国各 地的各种民间传说、文学、艺术材料,整理出历史和地理两个系统, 后来独立成文, 仍然以 孟姜女故事研究 为题, 发表于 1927 年的 现 代评论二周年增刊上。该文在分别梳理了孟姜女故事的时间和空间 系统之后,从如下六个方面得出了结论: 第一,就历代的文化中心上看这件故事的迁流的地域。 第二,就历代的时势和风俗上看这件故事加入的分子。 第三,就民众的感情与想像上看这件故事的酝酿力。他认为,一 件故事,

10、一定要先有了它的凭藉的势力,才有发展的可能。所以与其 说是这件故事中加入了外来的分子, 不如说从民众发感情与想像上酝 酿着这件故事的方式。 第四,就传说的分歧上看这件故事的散乱的情状。 第五,就传说的自身解释上看这件故事的变迁的样子。 第六,就这件故事的意义上回看民众与士流的思想的分别。 最后,他总结说:“从以上诸条看来,我们可知道一件故事虽是 微小,但一样地随顺了文化中心而迁流,承受了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 改变,凭藉了民众的情感和想像而发展。我们又可以知道,它变成的 各种不同的面目,有的是单纯地随着说者的意念的,有的是随着说者 的解释的要求的。我们更就这件故事的意义上回看过去,又可以明了 它的各种背景和替它立出主张的各种社会。” 顾颉刚先生为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乃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应该了解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