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编号费尔巴哈哲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内师大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8148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12编号费尔巴哈哲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内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912编号费尔巴哈哲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内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2编号费尔巴哈哲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内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12编号费尔巴哈哲学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内师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第 ? 期 ? ? ? 年 ! 月 费尔 巴 哈哲学含有丰富 的辫证孩思想 姬三凤 以往 , 我们只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 , 而没有从 辩证法的角度对费尔巴哈哲学及其地位做出评价 , 这是片面的 。 把费尔巴哈抛弃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哲 学体系视为完全倒 退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 认 为费尔巴哈哲学观点既是唯物的 , 同时又是形而上 学的 , 这种 看法本身就带有形而上学性 , 是 不公正 的 。 事实上 , 费尔巴哈哲学 中含 有丰富的辩证法思 想 。 苏联现代哲学家爱列斯在其 费尔巴哈哲学中 的存在与思维问题一书中指出 # “费尔 巴哈最先指 出 , 在哲学唯心主义基础上不

2、可能有真正的辩证法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尔后建造唯物辩证法大厦莫定 了基础 , 并且在解决一 系列最 重大 哲学问题中 , 表现 了真正的辩证思维 。” 我觉得这种评价是妥当的 。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 , 主要 针对的是其唯 心主义 , 而不是其辩证法 。 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把辩 证法拿来描述其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 他说 #“如果 辩证法同自然界事 物的产生和发展背道而驰 , 那还 算什么辩证法% ” 可见 , 他是主张用辩证法去描述物 质性东西的 。 他曾说 # 黑格尔的方法只不过是 把历史 看作河流 , 却不去研究水 在其上流动的河床 。 思想锋 芒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 费尔巴哈唯物主

3、义辩证法思 想在其著作中确是很丰富的 。 下面仅举几例说明 。 费尔巴哈认为 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永恒的实体 , 是不以任何精神实体为转移的独立存在 。 自然界 的 原因不在他物 , 而在自然界本身 。“ 自然界从何而来 呢%它是来自自身 。”“ 在 自然界里也没有 什么神来统 治 , 有的只是自然的力量 , 自然的法则 。” 就实质而言 , 费尔巴哈有利于唯物论的最重要 的论据是联系 、 发展的原则 。 他从观察人的生活和关 于人 的科学的材料中得出对 白然界发展的承认 , 不 管从事实方面看来多么不成熟 , 但从关于人体发展 的论断过 渡到地球和一般物质发展的结论 , 在哲学 上毕竟是正确的

4、。 在这个角度上他强调过 , 对 自然界 发展的理解要比对人发展的理解 晚一些 。 但是 , 发展 的概念被他 自觉地运 用了 。 他曾说 # “ 地球并不是一 直就象现在这个样子 , 它只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 变化以后 , 才达到现在这个状况 ” 通过探讨地球上 生命现象的产生 , 费尔巴哈得出这样的结论 #“ 只要 把生命与生命的条件联系起来思考 , 就可以知道 , 土 、 水 、 空气 、 温度的形成 同动植物的形成是同一种 行为生命并不是什么化学过 程的产物 , 决不是 什么个别自然力和个别现象的产物 , 象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所认为的那样 。 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果 。” 因此 , “

5、如果地球凭着 自身的本性, 在时 间的历程中 逐渐发展 , 逐渐发育 , 因而取得一种与人的存在相容 的 , 与人的本质相结合的 , 可以说就是人的品性 , 那 么它也就能由它自身的力量而生产出人来了 。” 和黑格尔一样 , 费尔巴哈也是康德不可知论的 反对派 。 他讥讽康德因为 “ 爱好不可知的自在之物 ” 而把时 间和空间变成某种 “ 带强制性的幻觉 ”。 主张 物质 、 时间与空间三者的统一 。 他断言 #“ 实际上时 间完全不只是直觉的形式 , 但它是生命的本质的形 式的条件 。 如果没有顺序继起 , 没有运动 、 变化与发 展 , 那也就不会有生命 , 不会有 自然界 , 因此时间与

6、 发展是不可分离的 。” 费尔巴哈还用他的联系 、 发展观解释 人类意识 的起源 。 人是作为有意识的实体出现的 。 人的意识是 物质世界发展 的产物 。 是以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成分 作用于 人体引起的感觉为基础的 。 他说 # “ 有机界与 无 机界形成一种必然的联 系 。 并且这种互相联系本 身就是基础 , 就是生命的本质 。 所以我们没有理 由设 想 , 倘若人有更多的感官 , 人就能认识自然界更多的 属 性或事物 。 人的感官不多不少 , 恰合在世界的 全体中认识世界之用 。”“人 的存在与发展只是 由于 全体自然界的交互影响 , 同样 , 人的感官也不是 限定于一种类的形体性质或力量

7、, 而是 包括整体 自 &?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第 ? 期 ? ? 年 ! 月 然界 。” 人的认识从总体上反映客体 ,“ 从个别和特殊 的上升到普遍的 , 从具体的上升到抽象的 , 从确定的 上升到不确定的 。 ” 可见 , 在费尔巴哈看来 , 在变化 、 运动 、 发展与 交互影响之外 , 无论存在还是意识都是不可思议的 。 “ 如果没有顺 序继起 , 没有运动 、 变化和发展 那 也 就没有生命 , 没有 自然界 。 ”费尔巴 哈不仅强调发展 , 而且还认为发展是自身的发展 。 他说 #“ 自然界没有 始点 , 也没有终点 。 在自然界 中一切都在交互影响 一切都是相同的 , 一切 同时

8、是效果又是原因 , 一切都 是全面和相互关联的 自然界并不构成一个君 主国 的金字塔 , 它是一个共和 国 。”“ 由此可见最合 理的事 情就是假定世界过去是 永久存在 的 , 将来也是永久 存在的 , 因此世界存在的基础就在 自己本身 。” 十七十八世纪 唯物主义从世界本身解释世 界 , 这种观 点导致了物质自己运动这一辩证法的伟 大发现 。 而费尔巴哈又不满足于他们对物质世界的 机械解释 , 他指出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反辩证法 # “一 台机器必然要开动它 # 机器的概念 中就已经包含这 一点了 因为 , 机器并不是依靠 自己本身就能够开 动起来 。 既然世界就是一 台机器 , 那么 , 不言

9、 自明 , 它并非 自己制造自己 , 倒不如说 它是被制造出来 的 。” 这样 , 必然要请出上帝 。 费尔巴哈认为 #“ 因为 宗教意识也认为世界仅仅是成品 , 仅仅是意志的产 物而已 , 故而宗教意识在这一点上跟机械观点是一 致的 。 ” 这里 , 费尔巴哈虽然曾 “把唯物主义这种建 立在物质 与意识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 , 同十八世纪唯物主义混为一淡 ”(恩格斯语), 但毕竟 克服了所谓第一推动的思想 , 更为深刻地阐发了物 质自我运动 的辩证法观点 。 那么 , 运动着的世界可否认识%人类对其能够认 识到何种程度%什么范围%费尔巴哈辩证地 、 正确地 说明了这个问题 。 在他看

10、来 , 自然界就象一本不隐藏 自己的大书 , 只要我们去读它 , 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 然而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人 、 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就 能够穷尽对 世界的认识 。 这个问题 , 我们只要看一 下他下面说的这段话就够了 # “ 我的知识 , 我的意志 是有限的 但是 , 我的界限却并不就是别人的界限 , 更不是 人类的界限 我感到困难的事 , 却有别人感到 轻而易举 对某一个时代来说不可能的 , 不 可思议的 事 , 对下一个时代来说 , 却就是可以思议的和可能的 事了 。 我的生活被束缚于一个有限的时代 、 人类的生 活则不然 。 人类之历史 , 正不外在于继续不断地克服 在某一个 特定时代

11、里被认为是人类的界 限 , 从而被 认为是绝 对而不可逾越的界限的那些界限 。” 可见 , 费尔巴哈用人类认识的有界限性与无界 限性的辩证关系 , 概括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 体现 了辩证法的精神 。 恩格斯后来说的人类认识能力 “按 其本性 、 使命 、 可能和历史的终结目的来说 , 是至上 的和无限的 按其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 , 又 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 ” 而 “这 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 前进过程中 , 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 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 这个思想与费尔巴 哈上述观 点是完全吻合的 。 总 之 , 费尔巴哈哲学中辩证法思想是丰富的 、 多 方面的

12、 。 象上述的事物的变化发展 , 交互影响 的思 想 , 物质 自我运动的思想 , 认识的有界限性与无界限 性辩证关系的思想 。 还有诸如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 多样性辩证关系的思想 , 客体可知性与主体能动性 辩证关系的思想 , 感性认 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 思想 , 宗教异化的思想等等 。 但费尔巴哈决不是自觉的辩证法家 。 他往往把 辩证法等同于黑格尔的发展观 , 认为 它是 “ 寂寞思想 家的独 白 ”。然而 费尔巴哈也决不是一个典型的形而 上学论者 。 其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 只 不过它以量的形式存在 , 还没有从质上突破形而上 学的藩篱罢了 。 所以费尔巴哈不可能以分 析的态度 拯救黑格尔辩证法 。 但是不能因为这点 , 就否定他以 自己的方式接近唯物辩证法 。 应该看到 , 费尔巴哈不 仅以他的唯物主义成 为黑格尔唯心辩证法过 渡到马 克思唯物辩证法 的桥粱 而且还以他的辩证法思想 , 成为十八世纪机械唯物主义与科学的辩证法相结合 的一个媒介 。 正是由于这样 , 他的哲 学才成 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来源 。 (作者单位 # 伊盟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杨伊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