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8060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1编号《文学理论(1)》专科题库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学理论(1) 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文学理论(1) 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对象化:“对象化”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最初由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 验的方式感受生活,将世界作为人的对象化的存在来把握,从而使外在于自己的生活对象成为主体感受经验中的对象。 2、主题:文学文本的主题即蕴含于形象之中的思想意义。 3、3、心态型人物:是指那种着重展示内在心理过程,表现某种精神体验的人物形象。 4、意识流小说:作为文学术语,意识流指的是一种“内心独白” ,即人物潜意识的流露。为了表现这种不断流动的潜

2、意识,人们用了一系列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语序的混乱、没有标点、甚至出现自造的语汇等等,这使意识流又有 了语言技巧的涵义。 所谓的意识流小说, 就是使用这些手法多到一定程度的小说。 所以意识流小说的叙述多为内心活动、 特别是无意识活动的表现。 5、意象 : 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中的基本涵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与其他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意象特别强调作为一种形象,主观之“意”即主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性形象 构成中最基本的因素,外在的形象是为了表现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 6、小说: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叙事性的虚构作品。 7、文学文本:文学

3、文本是一个蕴涵着某种审美意蕴的、具有开放性的语言结构体。 8、模仿说:西方文学理论对文学的一种认识,即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 9、文学史: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10、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 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11、艺术真实: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 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构成的三个要素;三种要素相互渗透,交融统一,体现了文学 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关系,亦体现了这种

4、特殊关系对文学这种意识现象和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定。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 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12、感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观,认为文学是作家对其生活感受的表现。 13、审美关系: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与客观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即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人类从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与物质享受全然不同 的精神上的喜悦和快慰。 14、主题的多义性: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与客观世界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即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 关系,简单地说,就

5、是人类从社会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感受和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与物质享受全 然不同的精神上的喜悦和快慰。 15、意象叠加:又叫意象并置,是把一个意象叠加起来或并置在另一个意象上,造成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 16、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抒发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为内容的文学体裁。 17、象征:象征指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18、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的文体形式。 19、描写(作为小说叙述方式):被称为展示,是指叙事者似乎并不露面,叙述只涉及事件本身,叙述者不对事件 或人物发表任何看法,也不流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而是让事件自身直接呈现的一种叙事方式。 20、起

6、兴:是诗歌的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法。具体地说就是不把所要表达的较为抽象的情感、思想、意蕴等直接说出来, 而是先言比较清楚、明白、具体的事物。起兴具有联想、象征、寄托等多种含义,可以加强诗歌的气氛、情绪,增强 艺术感染力。 二、辨析题二、辨析题 1、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歌德说: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 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 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答 : 歌德通过分析艺术家与自然即社会生活的双重关系, 阐明了文学具

7、有主体性的特点。 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 同时也是艺术家对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表达,而且,从根本上说,艺术世界的创造也是为理想的表现服务的。实际上, 没有主体精神的灌注,不能使艺术创造成为主体精神追求的载体,文学也难以成为文学。 2、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恩格斯说: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答、其反映了恩格斯在人与环境关系上的看法,显示了他对社会环境内涵的深刻理解。一方面,恩格斯强调了社会环 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和促使他们行动的原因,所以如果不能充分表现社会环境的特点,人物的性格与行动将失去可以 理解的基础。

8、另一方面,他又用典型环境这个概念,揭示了规定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社会环境本身的丰富内涵。恩格 斯所说的典型环境, 包括两个层次, 它既是指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又是指必然会对这种具体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 体现为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环境。揭示社会环境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在于,如果说在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中,人们 还可能受到各种个别的、 偶然的和暂时的因素的影响, 有可能掩盖人的生活环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话, 那么, 对具体环境的历史特点和时代脉络的把握,却能够使人洞悉被偶然现象所掩盖的实质,发现具体生活环境中那些细 微变化的社会意义。恩格斯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阐释,从根本上揭示了典型人物的审美

9、价值,就在于他 们显示了人性和人生必然要受社会关系制约的普遍意义。 3、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关系或者摹写关系;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以及文 学活动中主体因素的介入和参与,都使人们很难简单地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出发点,用文学作品与它所表现的社会生 活相符或者不相符,来判断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 反映生活的特点来检验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正是基于这种共识,中外文学理论都 认为,艺术真实并不等于生活事实,

10、对文学真实性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文学与生活的相符程度为标准;文学的真 实其实是艺术创造的产物,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和综合。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实际上包括了三个 不同的测度,并以此满足三种不同的需要,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 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当文学同时实现了这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 时候,就应该说文学具备了真实性,或者说实现了艺术真实。 4、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与作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答、虽然从指称对象上看,文本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从意义上讲,文本的涵义与作品的涵义却有着

11、相当大 的区别。这种区别简单地说就是, “文本”概念淡化甚至否认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在传统 的文学理论语境中,当人们用“作品”来指称一个作家的创造物时,其意味着这部作品应是某个主体个人的创作结果,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的从属性。这么来理解作品,又和一种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这种观念认为,作品是作家个人 思想感情的反映或表现,即使作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它也留下了作家个人感受生活和理解、解释生活的烙印。于是, 人们在阅读和讨论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家个人的意图,视为作品意义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 来源。文学理论通过“文本”概念提出试图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

12、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 独立性,文本一旦产生之后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足体。也就是说,理论用“文本”这个概念试图说明,文学作品 的蕴意存在于作品之中;作品不仅仅是某个作家的创造物,它的意义也并非仅仅来自某个作家的赋予;作为一个语言 实体,作品意义其实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作为文学观念,文本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 仅仅来源于某个作家个人的赋予;对作品的理解应该从其“内部”入手而排斥对文学的“外部”研究。 5、闻一多说, “诗是被强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 ”请分析这段话揭示了诗歌的哪些特征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这段话首先说明了诗歌具有强烈的情感,一切诗歌

13、都将情感作为始终不渝的表达对象,闻一多先生说这种情感强 烈到可以将水蒸发,虽然具有夸张的色彩但也不无道理。此外,这段话还说明了诗歌的语言具有陌生化的特征,即 诗歌运用语言时非常注意对日常语言加以扭曲和变形,通过语言形态上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闻一多先生所说的从 水蒸发为水气再凝结,就是运用水的形态变化暗示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需举例说明) 6、下列人物形象哪些属于圆形人物、哪些属于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心态型人物?请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尔丢夫(伪君子 )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格里高利变形记 答、圆形人物:堂吉诃德、哈姆雷特。 扁平人物:答尔丢夫 心态型人物:格里高利

14、 理由: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这种人物有一个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有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 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就是如此。堂吉诃德这一形象的主要特征是他的狂,但有时又体现出文雅、博学、理智的 一面。哈姆雷特性格更是复杂,即有善于思考、英勇果决的一面,同时又有多愁善感、懦弱无为的一面。 扁平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答尔丢夫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之中,也无论面对何人何事,体现出的都是虚伪这一最突出的 性格特征。 心态型人物外在可感性和性格特征比较模糊,但心理过程却得到非常细致、深刻的体现,格里高利这一形象主要体 现出的是在他变成甲壳虫后复杂细致的心理感受,所以属于此类人物类型。 三、问答题三、问答题 1

15、、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指什么?诗歌的结构为什么具有跳跃性的特点? 答、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针对事件发展的逻辑来说的,也就是说,诗歌的言说一般来讲并不遵循事件发展的逻辑或 顺序,所以在诗的语言表现层面上,读者很难找到事件发展的线索逻辑,于是出现了诗歌的抒情对事件发展逻辑而 言的跳跃性。这说明,诗歌结构所遵循的是表情需要,其结构是按照感情表现的需要来构成的,情感本身的非逻辑 化必然会造成诗歌语言表现的跳跃性。 2、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答、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必具体、详尽地去分析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运动, 而是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

16、对象,从宏观视野去总结人类研究文学的成果,并进一步解释和阐明文学问题,并使 对文问题的解释和阐明都上升到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从而使其成为知道和规范整个文学活动的基础的思 想和理论。 3、什么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为什么会有间接性? 答、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文学形象只能通过接受者的 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因为语言造成的。 4、在诗歌中, “情”与“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 “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 所以,诗歌对审美意象的创造不能孤立地写景,使“景”的描绘脱离了对“情”的表现;脱离了“情”的“景”只 能是“虚景” 。所以“情景一合,自得妙语,撑开说景者,必无景也” 。审美意象也不可能仅由情来构成,无景之情 也是“虚情” ,直接表达情感有时候反而容易流于空泛,难以感动他人。 5、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感物说”是怎样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 答、中外文学理论虽然都强调文学必须依赖于社会生活,但是二者的着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