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8075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7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55编号文学常识(整理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学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诗词名句(二)一、文学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诗词名句(二) 节日节日习俗习俗诗词名句诗词名句 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正月初一 吃汤圆、水饺,燃放爆竹, 拜年等 吃汤圆、水饺,燃放爆竹, 拜年等 元 日 王安石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正月十 五 元宵节-正月十 五 吃元宵 观花灯吃元宵 观花灯 (中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

2、人却在, 火阑珊处。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节-公历四 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公历四 月五日前后 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扫墓、踏青、放风筝等清 明杜牧清 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文学文化常识二、

3、文学文化常识古人年龄的代称古人年龄的代称 总角之年童年时代 豆蔻之年十三四岁(女孩) 总角之年童年时代 豆蔻之年十三四岁(女孩) 弱冠之年二十岁(男孩) 弱冠之年二十岁(男孩)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也称“耳顺”、“杖乡”(还乡之年) 花甲之年六十岁 也称“耳顺”、“杖乡”(还乡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老人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老人 三、文学文化常识三、文学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学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学历” 中秀才则称

4、进学秀才每三年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统一考试) ,考中的称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 元,二到七名称亚元)举人参加由中央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 中秀才则称进学秀才每三年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统一考试) ,考中的称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 元,二到七名称亚元)举人参加由中央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会员。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 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 。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 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 。 节日节日习俗习

5、俗诗词名句诗词名句 端午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等和端午 北宋 张耒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七月初七七夕-七月初七乞巧(中国的情人节)乞巧(中国的情人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乐府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乐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 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 杜牧 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吃月饼 赏月 团圆

6、吃月饼 赏月 团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唐 王 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唐 王 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 苏轼 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 赏菊、插茱萸(老人节)登高 赏菊、插茱萸(老人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文学文化常识

7、古诗文中的指代现象 四、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中的指代现象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 “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 “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同窗”指同学 ;“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小孩;“同窗”指同学 ;“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小孩; “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骚人”指代文人;“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骚人”指代文人; “闾左”指代穷人; “伛偻提携”指代老人、小孩; “闾左”指

8、代穷人; “伛偻提携”指代老人、小孩; “丝竹”指代音乐。 “丝竹”指代音乐。 五、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五、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1) “迁”: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 (2) “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3) “谪”:降职并远调。 (2) “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3) “谪”:降职并远调。 (4) “拜、授”:授给官职。 (5) “擢”:选拔,提拔。(4) “拜、授”:授给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

9、8) “免”:免除官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六、文学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一)六、文学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一)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 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 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

10、 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 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 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 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 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 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谦词还有 “小” (小女, 称自己的女儿)、 “拙” (如拙见, 称自己的见解)、 “鄙” (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谦词还有 “小” (小女, 称自己的女儿)、 “拙” (如拙见, 称自己的见解)、 “鄙” (鄙见

11、,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 “贵” (贵庚, 称别人年龄)、 “大” (大作, 称对方的作品)、 “高” (高 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 “贵” (贵庚, 称别人年龄)、 “大” (大作, 称对方的作品)、 “高” (高 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七、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二)七、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二)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

12、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 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 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

13、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 ” 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 ” 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

14、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称人女儿说“令爱” 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八、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三)八、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

15、辞(三) 见教: 敬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敬辞,表示请人谅解见教: 敬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敬辞,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 : 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金兰 : 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借重 : 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金兰 : 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九、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避讳现象九、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避讳现象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