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6668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63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要论提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决定性和选择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社会改革是社会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

2、发展的主体,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 键 词,社会形态 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矛盾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目录(1),第3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规律及其历史创造者 3.1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1.2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1.3 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3.1.4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目录(2),3.2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2.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2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3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3、 3.2.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3.3 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3.1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3.3.2 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 3.3.3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录(3),3.4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3.4.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 3.4.2 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3.4.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3.5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5.1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2 社会发展规律

4、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3.5.3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1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1.2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1.3 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3.1.4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3.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 第一,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统一的。 第二,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次序是统一的。 第三,处于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和民族具有共同的本质。,社会形态的演进发展的多样性;,第一,在历史上,除了基本的、典型的社会形态以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社会形态。 第二,在

5、社会历史的局部范围内,有些国家和民族可以跨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而跳跃到更高的社会形态。 第三,同类社会形态的国家和民族又有各自的具体特点。,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统一性总是在多样性中实现的,统一性是多样的统一; 另一方面,多样性又不能游离于统一性之外,多样性是统一之中的多样。,3.1.2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必然性、规律性。 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 社会形态发展的选择性 恩格斯的“合力论”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辩证统一:决定性决定选择性,选择性体现决定性。,3.1.3 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和

6、曲折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 首先,表现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中。 其次,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社会形态发展的曲折性,造成曲折性的原因是复杂的 : 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刚建立的时候往往还不成熟、不完善、不够强大,而旧制度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利用新社会的缺陷进行反扑。 在此问题上,既要反对历史发展的悲观论,也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直线论。,3.1.4 社会形态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一,物质生产是基础动力。 重视精神、文化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则。 精神动因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第二,社会基本矛盾是核

7、心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核心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一致的。 唯物史观并不否定个人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要注意在特定的时期和阶段中,一般动力和特殊动力的统一,它们是一个综合起作用的整体。,3.2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2.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2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2.3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3.2.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

8、程,3.2.1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在生产方式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是主要的决定性的方面 : 首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 再次,一种生产关系是新的先进的还是旧的落后的,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决定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是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是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几点说明:,生产力和生

9、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科学地分析社会,制定战略策略、方针和政策,以及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客观依据。,3.2.2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在社会形态的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根源。 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特征。 再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从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来说的,而决不能作机械的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经济基础之所以需要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

10、筑,正是由于上层建筑对于它的形成、存在、巩固和发展即服务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的反作用却具有复杂的情况: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运动 。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3.2.3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首先,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机构; 其次,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再次,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

11、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 最后,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一般过程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辩证运动中实现的。 两对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其实际内容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这三个方面,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关系为中介,上层建筑为逻辑终点,表现出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也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3.2.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

12、终决定力量。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标准,凡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好的;相反,凡是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不好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力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代表”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3.3 阶级矛盾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3.1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3.3.2 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 3.3.3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1 阶级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

13、贡献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作用: 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各个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 。,3.3.2 社会革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一词的本义是指政治革命,即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 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生活中一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性变革,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教育革命等。,社会革命的原因,社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在于

14、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标志,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去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社会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社会革命只有具备一定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并使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胜利。 社会革命的类型: 社会革命的形式: 暴力革命一般是实现革命变革的必要手段。 不能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

15、决定性手段和环节。 其次,还表现在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地发挥出来 。,3.3.3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革命、改革、改良与改良主义 社会改革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以维护社会的根本制度为前提和目标,依靠现存的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改革同革命一样,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4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3.4.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 3.4.2 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3.4.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3.4

16、.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科学是由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构成的理性认识的逻辑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 技术是科学的转化形态,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是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划和劳动经验的总和。 科学所揭示的是客观对象和过程的本性,是客观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所解决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科学技术的特征,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 第二,实践性。 第三,创新性。 第四,社会性。,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 生产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功能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进程及其社会后果; 社会的精神因素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 所以,就要善于把握发挥科学技术功能的社会机制,创造适合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3.4.2 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新科技革命所造就的科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