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66439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1廉颇与蔺相如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3、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4、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

2、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刻画人物的手法。2、对廉蔺的评价。【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司马谈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有必然影响。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既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

3、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4、。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

5、,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侮辱。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

6、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出狱后,司马迁升为中书令,名义虽比太史令位高,但只是“埽除之隶”、“闺合之臣”,与宦者无异,因而更容易唤起他被损害、被污辱的记忆,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平。到了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在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可见史记一书这时已基本完成了。从此以后,他的事迹就不可考,大概卒于武帝末年。他的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

7、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还同时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这正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我们今天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要方面。二、简介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

8、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

9、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鲁迅赞誉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三、内容概述廉颇和蔺相如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成功地刻画了廉颇、蔺相如两个英雄人物,重点描述了蔺相如,表现了他忠心爱国、不畏强暴、不计个人恩怨的良好品质。四、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通“否”不给臣愿奉璧往使 通“捧”捧着拜送书于庭 通“廷”朝廷召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通“佯”假装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2、古今异

10、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就如何处理问题指明原则或方法。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而往,到那里今义:从前,介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公开声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古义:不前往今义:不可以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上前进献今义:面向前方行进于是秦王不怿古义:对这种情况今义:

11、连词,表承接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不愿意今义:不忍心3、一词多义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秦昭王闻之 代词,指代得和氏璧这件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介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介词)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认为(动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因为(介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来(目的连词)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因果连词)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在(介词)而君幸于赵王 被(介词)终不能加胜于赵 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徒徒见欺 白白的(副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副词)故以此知之,故欲往 所以(连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

12、秦之欢 缘故(名词)夫赵强而燕弱 连词,表并列关系而君幸于赵王 而且(连词,表递进关系)而而束君归赵矣 表承接关系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如果(连词,表假设关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连词,表修饰关系必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确实(副词)我见相如,必辱之 一定(副词)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副词)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介词)因跪请秦王 趁机(介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介词)乃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却(副词)乃前曰:“璧有瑕” 于是、就(副词)臣乃敢上璧 才(副词)见徒见欺 被(介词)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接见(动词)我见相如,必辱之 看见(动词)拜拜为上卿 授予官职(动词)拜送书于庭 叩头行

13、礼(动词)请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请求(动词)臣请完璧归赵 表敬副词使使人遗赵王书 派(动词)求人可使报秦者 做使者(动词)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出使(动词)幸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动词)则幸得脱矣 侥幸(副词)大王亦幸赦臣 表示自己感到幸运(敬词)从臣从其计 听从(动词)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跟从(动词)怀其璧,从径道亡 表示起点,“由”(介词)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动词)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拉(动词)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动词)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开弓奉相如奉璧奏秦王 同“捧”赵立奉璧来 献(动词)奏相如奉璧奏秦王 进献(动词)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弹奏(动词)列大王见臣列观 一般(形容词)不欲与廉颇争列 位次(名词)负宁许以负秦曲 使动用法,使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