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_一_.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25583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1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_一_.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_一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_一_.(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健康与微循环 郭玉民 ? 呼子奇 ?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经常感到全身乏力、 头昏、 头 痛、 胸闷、 心慌, 常有气短、 情绪低落等现象, 但到医院 多次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往 往用?亚健康 状态来解释。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乎 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 其中半数以上可能进而发 展为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 因而对于 亚健康状态亦不可掉以轻心。 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 主要 是由于血粘度增大, 使得血液在流经微血管速度减慢、 血流不畅, 致使营养物质交换不全, 代谢产物瘀积不 出, 结果便引起了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及心理上的不平 衡、 不稳定。俗话说

2、 ?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中医理 论亦认为: ? 血流如水是活血, 血流不畅要活血化瘀 。 因此,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 在防治上应从活血化 瘀、 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状态来加以防治, 中药方 剂中不乏活血化瘀, 改善动脉供血不足, 扩张血管、 减 少血管阻力的功能, 有利于解除血管阻塞, 改善整体及 局部血液循环, 带走细胞产生的废物, 有利于细胞的新 陈代谢, 使受损的细胞得以修复, 即所谓益气活血、 活 血化瘀, 祛瘀生新。 此外, 运动也是活血化瘀的一剂良药。凡已呈现 亚健康状态的人应更加重视。积极参加适宜的运动锻 炼, 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 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 代谢

3、, 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再有, 饮食是降低血液粘 度的关键。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要使自己饮食保持低 脂、 低糖, 并且要戒烟和少饮酒。还有亚健康人群应注 意多饮水。因为饮水可以起到增加血容量、 降低血粘 度、 调节微循环紊乱的效应。 (天津市电力医院 ? 邮编?300171)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一 ) 范纯武 概 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NCD) 简称 ? 慢性病 , 不是 特指某种疾病, 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 缺乏明确的病 因证据, 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 概括性总称。如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慢性阻 塞性肺疾患 ( COPD)、 慢性牙病 (龋齿、 牙周病

4、 )、 骨质 疏松症、 神经精神病、 慢性肝肾疾病、 慢性骨关节病、 良 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慢性病已成为 21 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慢性病报告 显 示近 3亿人超重和肥胖, 血脂异常患者 1 . 6亿, 慢性病 患者 2 . 8亿, 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 势, 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 750万。心脑血管疾 病、 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们, 特别 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致残率、 致死 率都非常高。所以, 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即对 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 管理措施, 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 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

5、方式。 慢性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 加 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 长期紧张疲劳、 忽视 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 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 即使有慢性病 (如高血 压 )的遗传背景, 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 负荷。在我国,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 慢性病已成为 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疾病与生活方 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 体 力活动减少、 吸烟、 饮酒、 长期精神紧张、 心理压力大等 几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主要从 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开始。本文

6、中主要介绍高血压糖 224健康医学 尿病、 血脂异常等几种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 1) 高血压病及其健康管理 ( 2) 糖尿病及其健康管理 ( 3) 高脂血症及其健康管理 ( 4) 冠心病及其健康管理 ( 5)肥胖的健康管理 ( 6)动脉硬化的预防与保健 ( 7)痛风及其健康管理 ( 8)肿瘤及其健康管理 ( 1)高血压病及其健康管理 ? 一、 高血压病因分类 二、 高血压诊断分类 三、 高血压并发症 四、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五、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六、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一 )、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二 )、 对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 (三 )、 针对主要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

7、素进行 健康干预 (四 )、 对生活方式指导效果的评估 (五 )、 高血压病人保健 (六 )、 高血压病风险评估自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并发症脑卒中、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等疾 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 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因此, 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 慢性病、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 中心环节。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 血压控制的方法确 切而有效、 预防带来的益处巨大以及一般民众对高血 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 管理, 使民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

8、惯、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 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高血压的病因分类 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其他疾病引 起的、 有明确的起因, 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 如: 肾实质 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血管性 高血压、 药物诱发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 于肾、 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 多为暂时的, 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 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另一种是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 由于遗传或 /和环 境因素 (生活习惯 )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 称之为 原发性高血压, 占高血压患者的 95 % 左右。我们

9、在公 共卫生和健康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 血压, 是预防和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的重点。 按 WHO 的 标准, 人 体正常 血压 为收 缩压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90mmHg , 即可诊断为高血 压。收缩压在 140 149mmHg和 (或 )舒张压在 90 99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 增加而升高, 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 而升高。 二、 高血压诊断学分类 表?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正常血压 120 140 90 1级高血压 (轻度 )140 15990

10、 99 2级高血压 (中度 )160 179100 109 3级高血压 (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注: 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 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从营养学的角度高血压基本分三种: 1 、 一种是血粘稠引起的高血压。表现为压差较 小。 2 、 一种是缺乏营养引起的。表现为血管扭曲、 血 液循环不畅、 压差不稳定。 3 、 一种是血虚 (肾虚、 供血不足 )引起的高血压。 表现为压差较大、 必须补血! 三、 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 诊断治疗都很容易, 可怕的 是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 续性升高, 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

11、, 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 血液供应, 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 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 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 糖尿病、 心力衰 竭、 高血脂、 肾病、 周围动脉疾病、 中风、 左心室肥厚等。 225!中国水电医学2010年第 4期 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 以心、 脑、 肾的损害最为显 著。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中风, 发生脑中风的 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 7 . 76倍。 心力衰竭: 心脏 (主要是左心室 )因克服全身小动 脉硬化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大而加强工作, 于是发生 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肌壁逐渐肥厚, 心腔也显著 扩张, 心脏重量增加, 当代偿机能不足时, 便成为高血 压性心脏病,

12、心肌收缩力严重减弱而引起心力衰竭。 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使负担加 重的心脏处于缺血、 缺氧状态, 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脑出血: 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 管壁 薄弱, 发生硬化的脑内小动脉若再伴有痉挛, 便易发生 渗血或破裂性出血 (即脑出血 )。脑出血是晚期高血 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部位多在内囊和基底节附 近, 临床上表现为偏瘫、 失语等。 肾功能不全: 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的硬化, 使大量肾 单位 (即肾小球和肾小管 ), 因慢性缺血而发生萎缩, 并继以纤维组织增生 ( 这种病变称为高血压性肾硬 化 )。残存的肾单位则发生代偿性肥大, 扩张。在肾 硬化时, 患者尿

13、中可出现较多的蛋白和较多的红细胞。 在疾病的晚期, 由于大量肾单位遭到破坏, 以致肾脏排 泄功能障碍, 体内代谢终末产物, 如非蛋白氮等, 不能 全部排出而在体内潴留,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也发生 紊乱, 造成自体中毒, 出现尿毒症。 四、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根据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 我国人群 高血压患病率 18 . 8 % , 比 1991年增加了 31%, 患者增 加了近 7000多万, 全国达到 1 . 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 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 我国高血压将呈 现持续上升趋势。 高血压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 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处于紧张

14、和高负荷状态, 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 (动脉硬化 )及心室肥厚, 导 致脑卒中、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等 )、 肾病 (肾功 能衰竭 )、 末梢性动脉疾患、 眼底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五、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有高盐饮 食、 肥胖、 体力活动过少、 过量饮酒、 精神高度紧张等, 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及健康管理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 展开。 六、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 因此,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应强调个体化的原则。同时, 生活习惯的矫正和改善, 只有达到很长的时间才会体 现出健康效应, 所以, 健

15、康管理应重视连续的过程。在 开展社区居民的高血压预防及管理时, 应按照下列程 序进行工作。 (一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高血压发生的背景因人而异, 有的和饮食有关, 有 的则以肥胖、 运动不足为主, 因此, 查明每个个体的健 康危险因素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基本资料收集包括 下列内容: 1 . 一般情况调查 2 . 现在健康状况、 既往史、 家族史调查 3 . 血压测量 4 . 身高、 体重、 腰围的测量 5 . 生活习惯调查 6 . 血脂、 血糖检查: 高血压预防的目的是降低脑卒 中和冠心病的风险, 而血脂、 血糖是进行心血管疾病综 合风险评估时的重要参数。 (二 )对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

16、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发现主要的危险因素, 开展 危险度分层, 或进行心血管疾病综合风险预测与评估。 1 . 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发现主要的问题, 开展相 应的指导。 2 .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对于低危险个体, 一般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将血 压控制在 120/80mm H g以下; 对于中危险个体, 在进 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 开展药物干预; 对于高危险个 体, 不仅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干预, 而且要经常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脑血管的状况, 预防冠心病和 脑卒中的发生。 3 . 心脑血管疾病绝对风险预测与评估: 结合年龄、 性别、 BM I , 对血压、 血脂、 血糖的检查结果, 进行心血 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 (三 )针对主要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 健康干预 1 . 限制钠盐摄入量 2 . 增加新鲜蔬菜 3 . 限制饮酒及戒酒 4 . 减轻体重 5 . 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6 . 戒烟 7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 )对生活方式指导效果的评估 健康管理是长期、 持续的管理过程, 在开展生活方 式指导后的一定期间, 应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