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5421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课件 粤教必修5(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晨读识记板块,第7课 访李政道博士,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语基厚积薄发,领读课文,精读课文,深读课文,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第二单元 新闻,读美文滋养心灵,管窥李政道(节选) 如果只举一个细节? 理发 李政道有一个特殊的习惯,理发不用他人代劳,总是自己一手包办。当真?当真。从来如此?从来如此。难以想象,是吧。李政道说:“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两只手、一把剪刀,就可以完成。困难在于脑后的部分,要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头发这相当于梳子和尺子,再用一手握住剪刀操作。”熟能生巧。在早先,多半出于贫穷,及至现在,习惯就成了自然。堂堂诺贝尔奖金得主

2、,终生坚持自己给自己理发,我相信,在这世界上是独一份。,如果只举一位恩师? 吴大猷 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答案。1945年春天,太阳旗还没有在神州大地倒下,日寇困兽犹斗,铤而走险,贵阳告急,内迁到那儿的浙大濒于瘫痪,该校物理系一年级学生、19岁的李政道转而投奔昆明西南联大,经吴大猷帮忙,插班读物理系二年级,一年后,又是经吴大猷的破格举荐,被保送到美国深造。 而我的答案却是束星北。,李政道进浙大,本来选择的是电机系,是束星北发现了他的数理天才,建议他改读物理系。因是之故,1972年,李政道赴美后首次重返故国,写信给束星北,说:“先生当年在永兴、湄潭时的教导,历历在念,而我的物理基础都是在浙大一年所建,

3、此后的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如果只举一篇文章? 2005年在“爱因斯坦年”纪念大会上的讲演 李政道说:“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是一个不大的行星,我们的太阳在整个银河星云系4 000亿颗恒星中也好像是不怎么出奇的星,我们整个银河星云系在整个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蓝色的地球就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 纪念爱因斯坦的文章何止千万,笔者认为,这一篇最令人感到慰藉,感到温暖。,如果只举一件礼品? 手稿 1956年夏,李政道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做访问学者,那时,他正埋头研究宇称不守恒的问题,为此而做了大量的演算。演算的过程,也

4、就是草稿,统统扔进了废纸篓。实验室有位有心人,他将李政道扔弃的草稿一一捡起来,并保管好。1957年,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君就将他保存的李政道手稿赠给了美国物理学会,其中有一张后来被采用为今日物理杂志的封面。,2006年6月,李政道把今日物理封面采用的那份手稿的复印件,以及他近期有关中微子研究的手稿,也是复印件,镶在了镜框里,郑重送给温家宝总理。 这大概是温总理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了。事后,他对别人说,这两份手稿,“代表着一位物理学家一生奋斗不息的精神。不管是从事理论物理,还是从事实验物理,没有这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不了才。”,读人物知人知情,一、人物档案 闵捷,北京青年报特

5、约记者。 二、人物轶事 李政道已80多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物理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线,专心于物理推演。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古人说,人生有涯而学无涯。人生有涯而奉献无涯,更是难能可贵。李政道一辈子从事物理研究,为人类科技进步殚精竭虑,活到老,干到老,不知老之将至,精神可贵,高山仰止。,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没多少娱乐,但“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

6、是我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而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无疑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背语基厚积薄发,ln,sh,b,y,n,qn,chn,chn,m,m,dn,Zhun,mi,mu,Mio,斑,班,倡,唱,漱,嗽,濑,籁,獭,煌,惶,徨,隍,蝗,稍,梢,鞘,缪,谬,寥,三、词语辨析 1病征病症,病症,病征,2必

7、须必需,必须,必需,本课考点提炼,一、背景链接 李政道,美籍华人科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教授, 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李政道教授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

8、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等。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1986)和台湾“中央研”院士(1957)。李政道教授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些对称性不守恒的发现,,是极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为此,李政道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选自与诺贝尔大师面对面(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是记者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李政道博士进行的采访。,二、主旨领悟 本文通过对李政道博士的访谈实录,向人们介绍了李博士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其在物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9、展现了李博士虚怀若谷的人性魅力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谈话,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科学家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并解答了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普遍的几个疑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使人们对科学、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三、行文脉络,四、相关知识 访 谈 访谈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要集中,采访时不能牵扯太远。访谈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访谈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访谈的提问技巧: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采访的机会是难得的,所以在采访时,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合乎场合,合乎情理。这就启发我们,在采访时,要分清时间、场合和采访对象,选用恰当的方式提出问题

10、,完成采访任务。,1第1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本段概括了采访对象的基本成就,采访内容又与受访者的最主要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段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受访者的情况,在文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2. 访谈从回忆给瑞典大学生讲孙悟空 的故事开始,有什么好处? 提示:开篇提问巧妙,激起李政道对往昔获奖情景的回忆,拉近记者和访谈对象的距离,营造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对应考点一,3李政道所讲的孙悟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是什么样 的说理方法?李政道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道理: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很少,就像孙悟空对于“七十二般变化”这种本领的认知与拥有一样,真正的科学真理恰似无边的佛法,还有很多很多

11、是我们所尚未了解的。 说理方法:比喻说理法。,用意:一、我本人虽获奖,但不足挂齿;二、人类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三、借此机会宣传中国文化,因为这样的场合本是由文学奖得主发言,我虽然是物理学家,但发言从中国文学切入,能更好地与听众交流。,4. 访谈中加入毛主席接见李政道的内容 有什么作用? 提示:增加了提问内容的变化,避免了就科学论科学的枯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出李政道的主要成就,完成对李政道介绍的全面性。,对应考点一,5. 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泽东主 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吗?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反 映了什么? 提示:李政道博士显然不同意毛泽东的观点。因为毛泽 东是政治

12、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 李政道博士,毛泽东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 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 以两人观点有不一致之处,是在情理之中的。李政道对 主席的应答反映了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巧妙的应答艺术、 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坚持真理的魄力。,对应考点二,6. 李政道是如何看待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最重 要因素的? 提示:首先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是他也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己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他对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感到很高兴,不会将一时的成绩看成是永久的功劳,不会被一时的成功所压倒。,对应考点

13、二,7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 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和李政道博士是三问三答,李政道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家国籍不重要,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明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1本文是一篇新闻访谈,记者共发问十次。试归纳 访谈所涉及的问题。 明确:这篇访谈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给瑞典学生讲孙悟空故事的用意;宇称不守恒及科学创新意识的意义;毛泽东对李政道博士的会见;“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科学家与人文情怀;年轻人如何均衡发展;获诺贝尔奖的原因及感受;对中国人诺贝尔情结的解析。,2试分析本文提问的方式。 明

14、确:访谈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境进行创造。本文提问的方式主要有:(1)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如访谈开始时:“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2)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本文李政道博士在回答,访问者关于“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提问后,访问者就推问:“那么可不可以这样说,不管在哪里做的工作,只要是华人科学家得奖,我们都感到同样的光荣?”(3)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

15、情绪。本文在采访李政道博士关于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后转到1974年5月新华社发的新闻稿上,让李政道博士回忆一下当时的交谈情况,调节其情绪。, 写法归纳 1紧扣主题,不蔓不枝 李政道博士工作繁忙,时间宝贵,不可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因此须在短时间内采访到所要采访的问题。这就需要访谈者不能拐弯抹角,而必须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本文作者一见到李博士就问:“您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李政道博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作者首先问这么一,个问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接下来,又针对李博士的 “宇称不守恒”这样一个专业问题来提问,请李博士 谈一谈创新的问题,这是

16、扣紧其专业问题来提问。像 后面的针对毛主席接见而提的问题,仍然是“守恒” 的问题。接着所问的几点仍然扣住李政道博士的贡献 及其品格而问。所以说主题集中,结构上不枝不蔓。,2平实的语言特点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回答,使访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比较深奥的问题,李政道回答时并非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而是用易于被提问者接受的三两句中肯的话进行回答,让人明白,从而达到目的。,3举例说理的方法 文中记者在问到“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个问题时,李政道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有无国籍不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也就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才是目的,非常具有说服力。, 写法精讲 举例说理 举例说理也叫例证法或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要用好举例说理,必须注意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