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5395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上课)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法论),下列准确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内容包括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 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问题,B,物质和意识

2、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 物 论,辩 证 法,认 识 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哲 学,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决定的、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的认识应该从哪里来?认识世界的过程怎样?怎样检验认识的正确?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 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 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毛泽东,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3、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实践,1、什么是实践?(2层基本含义) 2、实践有哪些特点?(3个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个关系),自主探究,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嫦娥二号”三维图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 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按照计划,在未来的两年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热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探究一:,1、发射“天宫一号” 是一种什么活动? 2、“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

4、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自学指导:,1.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怎样?,(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非纯

5、主观思维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P4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最基本的形式,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战士打仗,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售货,科学工作者搞实验,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思考问题、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教育实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法官办案

6、、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2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学生教室里听课 、小行星撞击地球 、调节分配结构,比较不同的哲学观点:P42,杜威观点:,否定了人的主体性特征,费尔巴哈观点:,将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分割开来,黑格尔观点:,把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混为一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主客观联系起来,探究二:(分组讨论),第二组: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发射“天宫一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三组: 1、“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

7、特点? 2、中国的航天战略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组: 1、科学家研制发射“天宫一号” 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工具、设备是客观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制约具有客观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的特点,原因,运用,改造,人是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播种,愚公移山

8、(有改动): 愚公为方便出行要移开太行、王屋二山,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经数代人的努力终将二山移走。,实践的主体(愚公人) 实践的手段(畚箕等工具、设备) 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自然界)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制约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回答动物的活动也是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吗?,(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主体的目的性、创造性,、原因,、表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太空探索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

9、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主观能动性,“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思考:探索宇宙的实践能单靠一个人来完成吗?,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实践活动受历史条件制

10、约并不断发展。,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形式: 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知识小结,1、蜜蜂筑巢与建筑工人盖房子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主观能动性,思维提升,具有社会性,2、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庄稼,他这种

11、单个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社会性吗?,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课堂演练,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12、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4、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大都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 A、主观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物质性,C,B,5、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6、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

13、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D,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 甲:“不会游泳怎么下水?” 乙:“不下水怎么掌握游泳技能?”,曼陀罗花,茄科草本植物,中医称它的花冠为洋金花、风茄花,有麻醉的效用。,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当时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以减轻痛苦。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

14、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 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1、华佗为什么要研究麻醉药? 2、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 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 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镜头一:走进军事,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原名叫陶知行,

15、后改为陶行知,他为什么要改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综合探究P46,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注意:,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

16、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名言评析:,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 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道理?结合材料说明这个道理表现在哪些方面?,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