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24005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X 页数:6 大小:5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复习(9月11日).ppt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 1.卡雷比较文学定义,马利卡雷 1951 年在给他的学生基亚比较文学一书写的序言中写道:“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瓦尔特、司各特与维尼之间,在属于一 种以上不同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构思以至不同作家的生平创作之间所曾存在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 联系。” 这是“法国学派”最有代表性的、最明确的权威定义。,2.雷马克比较文学定义,雷马克在 1962 年发表的论文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对比较文学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简 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

2、,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这个定义 指出了比较文学的两个主要的特点:1.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之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2.文学与人类 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3.歌德世界文学的含义,歌德所说的“世界文学”的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学都书写共同的普遍的人性,文,学应没有民族、语言、文化等限制,所有文学都是相通的,彼此书写的是同一首歌,歌咏的是同样的感情。 4.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 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随着它们在空间上的伸展、地理上的扩张, 这些思潮和流派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

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 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 的一支 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他们着重 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 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 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

4、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 足而产生。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 “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 究。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 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指一个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

5、中,或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外来因素,这种因素是 从本民族的传统或作家本人过去的创作中无法作出解释的。这些外来因素经过吸收、消化,已经渗透到民 族文学之中,参与了艺术创造和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并成为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把并无事实关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并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以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为研究重 点,经过推理分析,得出某种具有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 教堂山会议 1958 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韦勒克宣读了论文比较文 学的危

6、机,对法国学派提出了全面尖锐的批评。教堂山会议标志着美国学派的崛起,这篇报告被认为是 美国学者的宣言书,并引起了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 展。 誉舆学:“誉”通“举”,“举舆”就是“驾车”,意为运输、传送、传递等。这是站在“放送者” 即影响的发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问题,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 响或影响,进行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方面:集团对集团的影响,集团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对集团的影响,,- 1 -,- 2 -,比较文学 个体对个体的影响。 渊源学:这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去追索“放送者”,研究

7、它的题 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渊源可分为印象渊源、口头渊源和书面渊源。印象渊源主 要是受到文化等的影响。口头渊源主要依据是作家的创作谈。书面渊源是以作品研究为依据。 媒介学 这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分个人媒介、环境 媒介和文字媒介。个人媒介即将一个民族文学翻译介绍给另一个民族的工作者。 环境媒介是指文学社团、文学沙龙、国际会议、官方的机构等。文字媒介主要指译文,这是媒介学研究的 重点。 母题 较小的、具体的主题性单位,或作品中不可再分的组成部分,叫母题。所谓母题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 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

8、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 空、山岳、江湖、光明、黑暗等等。母题经过作品的有机组合,便能提升为一定的主题,一部作品可以分 列成多个母题。 情境 情境(situation)也可译为“局面”、“形势”或“情景”。它通常被理解为“人的观点、感情或行为方 式的集合,它们产生或产生于几个个人参与的行动”,也就是说,指的是人物在某个时刻的交错关系,即 情节、事件、行为方式的组合或者相关环境因素。如“三角恋”、“仇人子女相爱”、“私定终身后花园, 落难公子中状元”等。 意象 意象是指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 如日月星辰、

9、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 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缺类研究 即一种文类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缺类研究是文类研究中的特殊情况, 它是从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 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一个良好视角。 阐发研究 阐发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提出的一种研究类型,是从比较文学中拓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它以某种理论 批评模式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和文学理论进行相互阐发、相互印证,以期在理解某种文学现象或 作家作品方面获得新角度、新视野,在更

10、高、更广的层面上进行文学研究,得出具有某种借鉴价值和审美 欣赏意义的新结论。 套话 “套话”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 定俗成的词组。它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可被视作这种文化的缩影。套话在对异国异族进行描述时,省略 了推理的全过程,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社会集体想象物 全社会对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作的阐释,是双极性(认同性/相异性)的阐释。简言之,社会集 体想象物就是“自我”对“他者”的阐释,而且是“双极性”既有认同性也有相异性的阐释。 模子理论 叶维廉针对中西文化的“异质性”提出

11、了文化“模子”寻根研究方法。叶维廉不仅谈到了文化“模子”寻 根的重要性,还论述了具体的方法。他认为“模子”有不同的方式,有观念的“模子”,如宇宙观、自然 观,有美感经验形态与语言模式,有创作中的文类、体制、主题、母题、修辞规律,人物典范等。我们不 但要从两个文化“模子”的叠合处寻求共相,而且要从其不叠合处做寻根的认识,这样才能把握其精神。,- 3 -,比较文学 二简答 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观点的根本区别何在?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做“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 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了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

12、方面。既包括“事实联 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大大扩 张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在全球化语境中,比较文学有何价值意义? 全球化是指个人、企业及团体等超越国内范围,在国际间追求性选择而动,并建构起广泛的市场与网 络,对全球各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产生深刻影响的行为。在此形势下,比较文学强调不同文学间的相互 比较,强调两者的差异和不同进行对比,强调打破地域性、学科性,更容易适应全球化语境,能为解决全 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提供一些途径。 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优越的阐释角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倡导文化多元的时代,以及在

13、大众文化盛行的后现代时期,比较文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存在着文化冲突问题,比较文学有利于化解这种冲突。 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世界,才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看到 的世界。文化之间不要建立太多的冲突,不要变成你死我活的屠杀和斗争,不能把其他文化赶尽杀绝,变 成一个文化孤独的局面。比较文学在此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普遍性与独特性何在? 普遍性:受到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大影响。 独特性:西方比较文学发源于学院,而中国比较文学则与政治和社会上的改良运动有关,是这个运动的 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中国比较文学的另一个源头是“用西洋输入的理论来阐发

14、中国文化和文学”。因 此,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是与振兴国家民族的愿望,更新和发展本民族文学的志向分不开的。它始于推介 外国文学,并在外国文学的语境下重新认识自己,以寻求发展新路,但它的根基始终是中国社会和悠久的中 国文学传统。 中国比较文学是以小说的翻译和研究为开端的。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甚至夸大了小说的职 能,认为新民必先新小说,要改造一个国家的道德、宗教、政治、风俗等,都要依赖小说,由此掀起了翻 译小说的热潮。林纾作为这个时期最著名的翻译家,在其评述中西小说作法时已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 者之一。 比较文学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在五四初期开始被介绍到中国来的。1919 年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

15、本闻久雄 的文学研究法,发表于新中国杂志,从此在我国首次出现“比较文学”这个名词。1921 年吴宓在 留美学生季刊春季号上发表论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介绍了法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观点。 从 20 年代开始,比较文学讲座和课程也陆续开设。吴宓先生于 1924 年在东南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 较”等讲座,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吴宓更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学比较文学、第一个校比较文学、 第一个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人。他本人还在清华大学开设中西诗之比较和文学 与人生两门比较文学课程,成为我国在高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的第一人。这标志着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的 产生。 30 年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又有所发展

16、。1936 年,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傅东华翻译的法国洛里哀的比 较文学史和戴望舒翻译的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在中国第一次系统介绍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 方法,引起当时学术界人士对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关注。1936 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 用双向阐发的方法,既应用西方文学理论阐发中国文学,也应用中国文学理论阐发西方文学,探索中西文 学的共同规律。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并得到迅猛的发展是 70 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为最具开放性、先锋性的学科,- 4 -,比较文学 之一。1979 年,钱锺书的巨著管锥编的出版成为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的成果标志。卢康华、孙景尧的 比较文学导论的出版成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系统起步的标志。1985 年 10 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的范畴和内容是什么? 比较文学文类学,指的是对跨民族、跨文化或跨语言的文学作品中各个种类或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 究,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它属于文学批评的一支。 第一,对于文学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