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45235725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附备课参考+复习资料+分课知识点)(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目 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第一单元 声音7单元概述7第1课听听声音9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1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6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9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22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25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8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33单元概述33第1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35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40第3课 测量肺活量45第4课 一天的食物49第5课 食物中的营养54第6课 营养要均衡59第7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64第8课 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68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73单元概述73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76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81第3课用

2、橡皮筋驱动小车86第4课弹簧测力计90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94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98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102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107教科版(2020新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备课参考111单元复习资料137第一单元 声音137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141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1472020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54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

3、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

4、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

5、能力。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

6、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9.03-9.07始业教育1、听听声音229.10-9.14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39.17-9.2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复习249.24-9.28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2510.01-10.06610.08-10.12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2710.15-10.19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2810.22-10.2

7、63、测量肺活量一天的食物2910.29-11.02练习课外延伸21011.05-11.09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21111.12-11.1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21211.19-11.23复习第二单元21311.26-11.30期中检测21412.03-12.07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21512.10-12.14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21612.17-12.21练习5、运动与摩擦力21712.24-12.286、运动的小车练习21812.31-1.047、设计制作小车一2、设计制作小车二2191.07-1.11复习第一单元2201.14-1.

8、18复习第二单元2211.21-1.25复习第三单元2221.28-2.01测试1第一单元 声音单元概述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 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自然的风声、 雨声、 雷声, 乡间的蛙声、 鸟鸣声, 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 他们看不到它, 也摸不到它, 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为什么有的高、 有的低、 有的弱、 有的强? 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 我们能控制声音吗? “ 声音” 这一单元共 8 课时, 是为 4 年级学生设计的, 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

9、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 3 4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6. 1. 1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6. 1. 2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6. 1. 3. 1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 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 强弱发生改变。6. 1. 3. 2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 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18. 3. 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本单元的前半部分, 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 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第 1 课 “

10、听听声音”, 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 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 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 并与同学进行描述。第 2 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第 3 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 (包括气体) 产生振动, 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第 4 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生通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 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 5 课 “

11、声音的强与弱” 和第 6 课 “声音的高与低”, 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 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 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 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 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 学生可以建立起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 7 课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将进一步通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第 8 课 “制作我的小乐器”, 学生在探究了乐器发声的秘密后,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进一步

12、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 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在这一单元, 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 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 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 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 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 进行归纳和分析, 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科学解释的能力。第1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 在认识

13、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二、聚

14、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学生交流与讨论。聚焦声音的描述三、探索25 分钟任务一:观看影音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任务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任务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任务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说一说关于声音自己知道的知识。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将听到的声音按简单的标准进行分类。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2.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 在探究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