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23473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件)心电图典型图谱(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右房大,1,心电图特征,P波高尖,电压025mV,在、aVF导联最明显. 在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 如P波双向,则振幅的算数和0.20mV,2,临床意义,上述P波改变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故有时被称为“肺型”P波。右心房肥大主要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右房室瓣病变等疾病。,3,2左房大,4,心电图特征,P波增宽012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在、aVL、导联较明显。 V1导联上,ptf0.04mm.s。,5,临床意义,上述P波改变常见于左房室瓣病变,故称为“ 二尖瓣型”P波。左心房肥大主要见于 左房室瓣成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慢性左心衷等。,6,3左室

2、大,7,心电图特征,QRS波群电压增高,即Rv5或 Rv6 2.5mV或Rv5+Sv13.5mV(女)或4.0mV(男);RI1.5mV,RaVL1.2mV或RI十SIII2.5mV ;RavF2.0mV。 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度); 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一0.11s,但一般仍0.12s ST一T改变(V5及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0.05mV,T波呈现低平、双向或倒置)。,8,临床意义,仅有QRS波群电压增高者,称为左室高电压,可见于左心室肥大,亦可见于青年人或久经体力锻炼者; 仅有ST一T改变者,为左心室劳损,可由多种病变引起;如同时有左室高电压及ST一T改变者,即称为左

3、室肥大伴劳损。 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等,9,4右室大,10,心电图特征, Rv1+Sv51.05 mV(重症1.2 mV)RavR 0.5 mV QRS波群形态改变,V1的RS1,V5的RSl、aVR的RQl或RS1 心电轴右偏90度,重症110度者。 ST一T改变,右侧胸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11,临床意义,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等,12,STT改变,心内膜下缺血T波高尖对称 心外膜下缺血T波低平或倒置 心内膜下损伤ST下移 心外膜下损伤ST抬高 临床上主要看、V4、V5、V6,13,5心肌梗死,14,心电图特征,缺血型T波改变,即

4、面对缺血区导联上T波倒置,其降支与升支对称呈“ 冠状 ” T 波。 损伤型ST段移位,即面对损伤区导联S段呈弓背向上的抬高,有时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Q波改变,即面对梗死区导联上出现异常Q波或QS波。,15,临床意义,严重的突发性心血管事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干预,尤其对于超急性期要提高警惕,关注其动态变化,尽量避免发展到急性期。,16,6窦性心动过速,17,心电图特征,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心率多在100160次min之间,18,临床意义,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等;病理情况下可见于发热、贫血、缺氧、休克、急性失血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可见于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之

5、后。,19,7窦性心动过缓,20,心电图特征,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心率在60次min以下,一般不低于40次min。,21,临床意义,见于运动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及老年人;病理情况下可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颅内高压、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洋地黄过量及应用受体阻滞剂等。,22,8窦性心律不齐,23,心电图特征,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在一次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距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012s。,24,临床意义,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住呼吸后则变为整齐。呼吸性窦律不齐常见于儿童、青年、植物神经不稳定者,一般无病理意义。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

6、齐与呼吸无关,屏住呼吸后仍不齐。非呼吸性窦律不齐较常见于心脏病患者或与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关。,25,9房性早搏,26,心电图特征,期前出现的房性 P 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早搏的P一R间期O.12s。 房性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者相同 房早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27,10室性早搏,28,心电图特征,期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间0.12s。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期。,29,11交界性性早搏,30,心电图特征,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者相同。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型P波,也可见不

7、到逆行型 P 波,P一R间期0.12s或R P 间期 0.20s 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31,早搏临床意义,正常人可偶见单形性早搏,如出现频发、成对、或多源性早搏,则多为病理性的,32,12室上性心动过速,33,心电图特征,频率大多数为160250次min,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QRS波群基本正常,QRS时间O.10S 如能确定房性P波存在,且PR间期0.12s,则为房性心动过速;如能确定逆行型P波存在,且PR间期0.12s或RP间期0.20s,则称为交界性心动过速。 如不易判别异位起搏点的确切位置,可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34,临床意义,短阵、偶发的可见于正常人,如频繁发作可考虑药物治疗或射

8、频消融术,35,13室性心动过速,36,心电图特征,频率140200次min。 RR间距大致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齐。 QRS波群增宽、畸形,QRS波群时间0.12s,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常没有P波。如能发现P波,则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明显缓慢,且P波与QRS波群之间无固定关系(即房室分离), 偶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37,临床意义,约10%的室性心动过速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90%的室性心动过速(多形、多源、双向、扭转的)见于各种类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风心病、心肌病、先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38,14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39,心电图特征及

9、临床意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见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发作数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40,15房扑,41,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形态及间距相等的锯齿样心房扑动波(F波),F波的频率为250350次min。( 、 、 avf) RR间距规则(传导比例固定) QRS披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群相同。,42,临床意义,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高病等血压,43,16房颤,44,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形态及间距均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彼),f被的频率为350600次min。(V1) RR间距绝对不规则。 Q

10、RS披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群相同。,45,临床意义,90%以上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二尖瓣病变、高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另外,一些病因不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称为特发性房颤。快速房颤时及时控制心室率,纠正心衰,缓慢房颤时,心室率40分,应及时安装起搏器。,46,17室扑,47,心电图特征,QRS一T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相同、大小相等、节律规则的心室扑动波,频率为200一250次mln。,48,18室颤,49,心电图特征,QRS一T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节律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250一500次mln,50,室扑、室颤临床意义,极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停跳前短暂

11、征象,应及时除颤,51,19度房室传导阻滞,52,心电图特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0.20s(老 年人PR间期0.22s)。或在心率无明显变化下PR间期延长0.04s. PR间期可随年龄、心率而变化,故诊断应与其相适应。,53,20 II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54,心电图特征, 窦性p p基本规则 PR间期逐渐延长后继以一次QRS脱落。 PR间期增量递减。 长RR间期小于最短窦性周期的两倍。 房室传导比例可不同。,55,21 II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56,心电图特征, 窦性p p基本规则。 PR间期固定。 部分p波后无QRS波。 房室传导比例可不同。,57,23度房室传导阻滞,58,心电图特

12、征, p p间期和RR间期规则,p波与QRS波无关, 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呈完全性房室分离。 逸搏心律: QRS波正常,频率4060min为交界性逸搏心律。 QRS波宽大畸形 ,频率2040 min为室性逸搏心律。,59,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意义,度和 II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正常人, II度二型、高度、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心脏病,常安装起搏器治疗。,60,24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1,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时限0.12s QRS波前半部接近正常,后半部在多数导联,如、aVL、aVF、V4一V6等表现为具有宽而有切迹的S波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

13、波宽而有切迹,最有特征性变化的是V1导联,呈rsR型的M形波; 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62,临床意义,正常人可见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缺血、传导系统慢性退行性病变等,63,2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64,心电图特征,QRS时限0.12s; I、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V1、2导联常呈QS形,或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后支较前支为迟缓,、V5、V6导联常无S波,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趋势; 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65,临床意义,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传导系统慢性退行性

14、病变等。常合并有左室肥大。,66,26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7,心电图特征,心电轴明显左偏达300900,超过-450者诊断价值更大 QRS波在、aVF导联呈rS型,S S , I、aVL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大于 I导联的R波; QRS时限无明显增宽。,68,临床意义,多由冠心病引起,其他可见于高心病、先心病、心肌病等。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69,27典型预激综合征,70,心电图特征, PR间期缩短0.12s QRS波之前形成“(delta)波 QRS波增宽0.12s pJ时间正常 多数具有继发性STT改变。,71,临床意义,多见于健康人,其主要危害是常可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颤时,可引起快速的心室率,甚至发生室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彻底根治。,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