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34068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69编号比较文学-类型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类型学,一、“类型”的涵义和形成之因,1、“类型”的涵义: 在比较文学范畴中,“类型学”中的“类型”是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是世界文学进程中那些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历史接触的、或这种接触并未构成主要动因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圈里,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文学语言从事文学创作而产生的文学现象,基于艺术意识、艺术思维、艺术品质上的相通而呈现出来的共通的诗学特征。这些共通的诗学特征是文学的历史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在美学上是富有价值的,并由于其内在的联系而构成了一定的体系。,2、形成“类型”的两种基本途径:,首先,一定的文学类型与

2、一定的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按人类历史进步的规律,世界上所有民族大致都要经历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阶段。不同民族在其发展的相同或相似阶段,便形成了一定的文学类型。这是文学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主要方式。,其次,文学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文学类型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类型学看来,影响总是有某种机缘的,而不是偶然的。在这一前提下,类型学研究者认为,相同或相似文学现象之间更容易发生影响,这种影响被类型学称为汇流。 汇流不仅表现在文学思想和文学运动方面,同时还表现在某些文学类型的形成上。比如中国文学中小说文类的形成,就包含了文学史上的几次文学汇流。,佛经故事与中国传统小说的汇流以及近现代西方小说文体与中国传统小

3、说的汇流等。今天的中国小说在小说观念、叙述技巧以及取材等方面,都已经深受印度文学及西方文学的影响。 影响还存在着另一种情况,即当某一文化中的文学缺少某一文学现象时,比如某一文类,这时一种既有的文学类型完全可能被借用,从而在某一文化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类型,这种情况特别表现在某些文体的形成过程中。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十四行诗体,话剧等。,二、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一)类型学研究历史 1、缘起 在俄国学者的类型学研究形成之前,已经有学者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国家的文学类型进行研究了。 1890年,德国学者W威茨在其从比较文学观点看莎士比亚一文中认为,比较文学应该通过对类似现象之间的相互比较,深

4、入到每一种个别现象最内在的本质中去,并发现造成“类似和差异”的规律。,这位德国比较学者还在上个世纪末就不满足于追寻文学主题、题材等的影响及流变的轨迹这类最初流行的研究方法,而力求去揭示出文学现象各自的特性及其本质规律,使比较文学有一定的理论品格。这里已经隐约勾勒出类型学研究的缘起及与过去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但这还不是自觉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学研究还是应该从俄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说起。,2、学科史(俄苏类型学研究发展情况),(1)维谢洛夫斯基的探索性研究及初步的“类型学”思想。 维谢洛夫斯基早年在彼得堡主持总体文学讲座,晚年致力于历史诗学的研究。他借鉴并发展了欧洲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方

5、法,建立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历史比较文艺学。他未完成的著作历史诗学(习惯简称为比较诗学三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比较文学思想。,在该书中,维氏从“类型学相似”的视角探讨诸民族文学中诗体形式的演变,提出文学的历史进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制约着文学的发展,文学发展的规律与历史规律相一致,而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结构相似性,因而文学发展及对其进行历史类型比较研究成为可能。维谢洛夫斯基的理论为日后俄苏比较类型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维氏后继者对类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日尔蒙斯基继承了维谢洛夫斯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的理论,认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社会历史过程的同一阶段上发生的类似的

6、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不必考虑这些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日尔蒙斯基实际上提出了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学观点,同时他认为类型学的相似并不排斥具体的影响,文学现象的类似和相互之间的具体影响二者密切相关,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在俄苏比较文学领域甚至文艺学中,类型学研究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康拉德、M阿克列谢耶夫、赫拉普钦科等人的学术成就正是得力于对类型学研究的开拓。 科学院院士赫拉普钦科不仅在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1970)中运用比较文学及类型学方法研究作家创作特性和文学发展规律问题,并因其研究的深入而提升了比较文学和类型学研究实践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在艺术创作、现实、人(1982)和文

7、学的类型学研究中着重探讨类型学理论问题。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重要文学现象都不是孤立发展的,要理解这样的文学现象就必须采用历史比较方法,如果不同其他文学尤其是与之相近的文学进行比较,是不可能揭示,具体民族国家文学的独特性的,也不能说明文学在民族意义上的艺术价值,具体的“文学的比较研究,多半被理解为对各种不同的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揭示其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对文学的分类研究主张,需要阐明的不是文学现象的个别特性,也不单单是这些文学现象的相似特征,这一类的关系特点,而是要揭示那样一些原则和原理,由于这些原则和原理的解释,使人有可能讲到某种文学的,美学的共同性,讲到某一现象对一定的类型,种类的从属关

8、系。即使这些文学事实相互间不发生直接联系的时候,这种从属关系也会显露出来。”,(3)俄苏类型学研究的硕果八卷本世界文学史 俄苏类型学研究的最大成果当推从1983年开始,至1994年完成的集体研究的结晶700余万字的八卷本世界文学史。这部文学史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了自远古至20世纪初的世界文学历史进程。,3、类型学研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除了俄国,类型学研究在欧美其他国家和地区至今也仍然是比较文学学科所特别关注的主题。其中在法、德两国,类型学研究成绩很是突出。,(1)类型学研究在法国,艾田伯对类型学研究的重视与实践 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研究18世纪欧洲前浪漫主义与中国古代诗歌的类型学相似性

9、。 列昂塞尔耶的研究实践 探讨不同国家的一些文学流派在美学追求上的相通之处。,(2)德国的类型学研究,当代德国对类型学研究的重视以几个人物为代表(霍斯特吕迪格、埃尔温科本等人) 德国类型学研究溯源霍甫特等人对类型学研究的开拓性贡献 通过类似现象的考察来解释史诗的实质和历史。,(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借用说”与“影响说” 类型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来自比较文学俄苏学派所提出的“借用说”与“影响说”。 所谓借用说指的是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中的类似现象,有的因为它们出于同一渊源,由于情节流传而被另一民族采用。借用不是毫无根据的,总是以借用一方的特殊需要为基础,借用的前提条件不是接受者方面

10、的空缺,而是相近的思想流派和类似的艺术形象的汇流;,借用也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再创造的过程。外来的被借用的材料要想融入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需要对其进行一番重新理解和加工改造。这里说的“借用”相当于一般比较文学所说的接受与影响。 所谓影响说,是指有些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存在着间接或直接的、起源上的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三)类型学研究的目标:通律,类型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寻找文学的共同规律。 正如赫拉普钦科指出的,“文学的类型学研究与文学史的比较研究不同,它要求弄清的不是文学现象的个别独特性,不单纯是它们的相似特点,也不是联系本身,而要求揭示那些能

11、够使人们谈论某种文学的和审美的共同体,谈论某一现象属于一定类型和种类的原则和因素。这种从属关系经常也在文学事实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时表现出来。”赫氏进而还提出了类型学研究的两条原则:(1)全面考虑整个文学以及它的各个方面的特点;(2)运用同一的研究原则。这两种原则基本上体现了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揭示文学的通律。,三、类型学研究方法论,(一)类型学的基本单位 1、社会结构(赫氏说和涅氏说) 2、共同类型系列(涅氏说),(二)类型学相似的基本特征 共通的诗学品格,类型学的相似指的是诸种文学文本之间所共有的诗学品格,或者说它们与历史上形成的某一种诗学类型在品质上与特征上有共通之处。 因而不能受主观趣味或

12、个人的阅读经验的主宰,更不能与由形象思维的联想机制而产生的“类似”、“相仿”、“雷同”等相提并论。据此,若是将普希金的鼠疫流行时节的宴会与加缪的鼠疫加以比较,将佛教的语言与卡夫卡小说加以对比,或是在源氏物语与追忆逝水年华之间寻找相似点,那就谈不上是“类型学”比较,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类型学的相似。,例如,在艺术意识上同属神话诗学类型的远古时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希腊的荷马史诗、日耳曼、中亚和蒙古史诗等,它们虽属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在文学文本的诗学特征上有共通之处:共同的环形方法和情节链神奇的降生、英勇的童年、妻子被劫、异国旅行、战斗、死里逃生,共同的结构模式(离别寻找

13、重逢),共同的人物类型,共同的叙事风格,等等。,(三)“类型学相似”的诸种形态,1“显性的相合” (1)涵义: “显性的相合”指的是一些旗号相同、纲领相近、精神相通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流派在诗学品格上的显然相合。“显性的相合”又被称作“历史性的”相似,其生成基于相应的历史文化时代、相近的社会历史条件或历史文化氛围、美学传统等。,(2)实例及研究实践举隅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大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流派在诗学类型上的相似,就属于“显性的相合”。梵第根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德两国浪漫主义运动的研究是一个突出的例子。,2“隐性的遥契” (1)涵义: “隐性的遥契”是指看上去并不相干、文化时

14、空相去甚远的作家之间、民族文学之间、文学时代之间,在诗学风骨上的遥相契合。“隐性的遥契”又称“非历史性”相似,其基础是人类心灵的共通性,即因为隐含有内在相通与契合而形成。,(2)实例及研究实践举隅 1宏观方面:中国魏晋时代、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俄罗斯“白银时代”。研究者发现这三者虽属不同的文化圈,但却体现出历史转折、社会动荡、思想激变、文化转型时期文学演进发育所共通的轨迹。 2微观方面:俄国的安德烈耶夫、瑞典的斯特林堡、意大利的皮兰德娄。符凯尔迪什对这三位作家进行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诗学品格上拥有“类型共同性”,即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大阵营、两大体系的对话中进行创作,既承受两者的抗衡,有蒙受两者

15、的渗透,但最终并未投入任何阵营而执著于中间地带耕耘。,西厢记与伪君子是中、法文学史上著名的古典戏剧作品。虽然创作年代前后相距三百多年,但是由于艺术意识、艺术思维、艺术品质上的相通,它们在诗学特征方面表现出了隐性的遥契。具体可概括为:王实甫和莫里哀通过文本意指结构的相似传达出共有的自由理念,即婚姻关系上的两情相悦与人际交往上的平等共处。它们是人类生命本体意义的呈现,也是人类生存的理由和依据。,(四)类型学研究的视界要求“超越激情”与“历史主义”(P161) 类型学视界对历史时空和文化时空的“超越”,是比较文学的应有之义,但“超越”是有限的,它要受“历史主义”的制约。,四、类型学研究的前景,类型学

16、研究在比较文学学科中是很有开放前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类型学研究促进比较文学学科进一步开拓视野 类型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拥有相对比较广的涉及范围,似乎有着涵盖一切在未曾有直接接触和相互影响条件下产生的类似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的可能。 2、类型学研究显示出对“可比性”的深切关怀. 类型学坚持其研究对象要具有共通的综合性的诗学特征,不是简单的只有一两个类似,并且这些诗学特征在文学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可构成一定的诗学体系。,3、类型学研究对比较文学对象的时空拓展 类型学的研究对象具备时空不一的特点,包括在不同的文化圈、不同的国度(民族)、不同的时代(时期)。 4、类型学研究有助于明确比较文学的原旨追求共通的诗学规律 类型学的目标是对文学通律(即文学现象的内在底蕴)的追求,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比较文学的原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