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22951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届新高考生物2月创新卷(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图结构式所代表的物质为( )A. 氨基酸B. 肽链C. 二肽D. 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详解】图中含有一个肽键,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肽链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圈内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的生物生产力B.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C. 人类生存

2、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D. 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出生率,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详解】A、如果用一座八层楼房的高度(约30m)代表地球的直径,那么生物圈的厚度就相当于楼上约4cm厚的一个薄层,而生物圈中有生物生产力的部分就相当于一张纸的厚度,可见生物圈内不是各个层次都具有较强

3、的生物生产力,A错误;B、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因副热带高压增强,可能降水减少,干旱加重,B错误;C、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降低出生率,而不能提高死亡率,C错误;D、深海海底与地表生物圈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和代谢途径的差异上,生物圈地表部分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深海热裂口的能量来源于地热和H2S 的氧化,D正确。 故选D。3.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B. 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C. 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 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答案】C【解析】【分析】高

4、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正确;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正确;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D正确。故选C。4.进食后半小时,内环境中会显著增多的成分是( )A. 胰高血糖素B. 肝糖元C. 葡萄糖D. ATP合成酶【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中的物质有

5、激素、抗体、葡萄糖、CO2等。【详解】A、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减少,A错误; B、肝糖元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 C、进食后半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即内环境中的葡萄糖会显著升高,C正确; D、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错误。故选C。5.结合下表信息,推测丝氨酸的密码子为( )DNA双螺旋TAGmRNAAtRNAA氨基酸丝氨酸A. TCAB. AGUC. UCAD. AGT【答案】C【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

6、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详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可知丝氨酸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是U;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mRNA第三个碱基可知,DNA的下面一条链为转录的模板链,据此可知丝氨酸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是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A,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6.关于人体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酶仅分布在肝脏细胞内B. 该酶能调节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C. 该酶可与过氧化氢结合为复

7、合物D. 不同季节人体内该酶的活性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酶本身的性质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点不变。【详解】A、过氧化氢酶在肝脏细胞内分布较多,其它细胞内也有分布,A错误; B、酶的作用是催化,不是调节,B错误;C、酶与底物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催化底物分解,C正确;D、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C。7.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

8、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 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D. 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与性别相关联,所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并且可能含有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因此此处只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可。【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Y,即F1中

9、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1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11,与题意不符,B错误;C、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且该突变基因纯合子致死,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致死)、XaY,即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符合题意,C正确; D、由于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雄性和雌性的概率相同,若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则后代性别比例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引起B. 羊膜腔穿刺能治疗胎儿出现的神经管缺陷C. 受精至着床前后17天,

10、最易形成胎儿畸形D. 个体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都是由有害基因造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从致畸角度出发,可以把胎儿的生长发育分为3个阶段:受精至着床前后17天;早孕期(孕18天至55天);孕56天至分娩。畸形常在第二阶段形成,如在此时期孕妇照例吃药、受放射性照射等,致畸的潜在危险较大。【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引起的,A正确;B、羊膜腔穿刺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不能治疗胎儿出现的神经管缺陷,B错误;C、畸形胎通常在早孕期形成,C错误;D、个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偏离正常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D错误。故选

11、A。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无关B. 地中海伞藻与细圆齿伞藻帽形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 从受精卵分化为人的各种体细胞,细胞内核酸种类不变D. 神经系统能通过细胞凋亡实现对生命活动的精确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一般不变。【详解】A、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是组

12、成生物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A错误;B、地中海伞藻与细圆齿伞藻帽形不同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错误;C、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会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C错误; D、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所以需要调整神经细胞数量,使之与受神经支配的细胞数量相适应,这种神经细胞的死亡是受机体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B. 在感染宿主细胞后都采用了搅拌离心的方法C. 繁殖出的子代病毒类型都取决于提供蛋白质的株

13、系D. 都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单独研究每种成分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没有采用搅拌离心的方法,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繁殖出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

14、实验都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单独研究每种成分的作用,D正确。故选D。11.将植物细胞去壁后制成原生质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B. 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C. 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D. 更有利于细胞渗透失水【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详解】植物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去掉细胞壁后细胞可能更易被克隆、更有利于导入外源基因以及细胞间融合更易发生,甚至将去壁的原生质体置于低渗溶液中可以吸水涨破,但对细胞渗透失水没有影响,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图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03g/mL蔗糖中的显微照

15、片,若细胞仍保持活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B. 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C. 各细胞液蔗糖浓度此时可能与外界相等D. 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可能为0【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03g/mL蔗糖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同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说明细胞的起始细胞液浓度不同。【详解】A、外界溶液为03g/mL蔗糖溶液,但图示细胞中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完全相同,说明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 B、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但此时细胞不一定达到了质壁分离的最大程度,所以不能判断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B错误;C、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所以细胞液中不含蔗糖,C错误; D、若此时细胞达到了渗透平衡,则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