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522926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纲要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

2、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培护社

3、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的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视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视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行为之善,思想之真

4、、精神之美,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和谐使其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其“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使其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纲要强调:“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

5、、德佑未来成为现实。(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这里面的“德”,内涵丰富,包括两个层面,“先善其身的私德”和“相善其群的公德”。B. 纲要的印发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推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C.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D.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都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们应把它们融人日常生活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新时代公

6、民道德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B. 文章第认为,人有“私德”,也有“公德”,本文主要从“公德”的角度进行论证。C. 文章第段列举了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正面论证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的密不可分的关系。D. 文章引用“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每个人心底都存有善,表现出作者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未来抱有期待。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私德是对个人而言的,激发了善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富有”。B. 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C. “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狭隘心理,只要克服

7、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D. 知行合一,用行动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C项,“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错误,指代错误,从第段可知,“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的是“纲要”。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

8、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从正面论证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对,应是“反面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错误,因果倒置。C项,“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错误,混淆关系,克服狭隘心理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项,“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错

9、误,曲解原文,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述是“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让德耀中华,德佑未来成为现实”。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

10、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桂林产业扶贫抓出了新特色,全市贫困地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潜力,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打造出了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桂林为适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出了“富硒农业+扶贫”、“超级稻+扶贫”、“生态循环农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100%的贫困村、70%的贫困户有了特色支柱产业,贫困地区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桂林市通过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接、信息征集互联共享、服务保障、风险补偿等机制,

11、确保有贷款意愿的贫困农户都能“应贷尽贷”“应贴尽贴”,累计为3.4万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余额13.3亿元。据官方统计,2017年,桂林市共实现749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96个贫困村摘帽出列。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5.5万人,贫困村减少到29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1%。(摘编自杨志雄桂林走出产业扶贫新路 贫困村特色支柱产业全覆盖)材料二: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创造了世界奇迹。农村贫困人口大福减少,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这些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

12、础,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一是我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二是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经验。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摘编自一图读懂新中国70年减贫成绩单材料三:从产业扶贫到健康扶贫,从教育扶贫到生态环保扶贫,近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总结过往,探索未来多祥化、差异化的扶贫形式,可以说是一次脱贫智慧的交流激荡、脱贫思路的集体展示。“要想富、先修路”,这把脱贫致富的“万能钥匙”只适用于贫困人口体量庞大、分布集中的以往情况,当前扶贫进入决胜的冲关阶段,大水漫灌势必造成跑冒

13、滴漏,唯有将“一招鲜吃遍天”变为“一地区一法子”,才能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摆脱贫困。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需要“锁找钥匙”,也要“钥匙找锁”。如果说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是针对问题找措施,各方也应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带着特长做帮扶。脱贫攻坚的事业不是个人的事,需要社会总动员、全民齐上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四川农业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地方搭建“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网”等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宜昌市夷陵区政府、电商平台等多方联动举办的“奔跑吧柑橘”扶贫公益活动,让夷陵柑橘成了“网红”,带动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发

14、挥链接优势,整合资源、支持各地“儿童之家”建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方参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握指成拳,已形成高效有力的大扶贫格局。每一个脱贫故事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产业扶植、就业协助、消费扶贫让老乡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则立足于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公共服务的短板,既有输血也有造血,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方可形成有层次、有质量的扶贫帮扶措施体系。一项措施的效果有限,打出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大有小的攻坚组合拳,才是“啃硬骨头”“攻老大难”的活本之策。(摘编自臧衢(多措并举,凝聚脱贫攻坚最强合力4. 下列对材料相

15、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B. 桂林的产业扶贫工作的成功在于完全依托使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发展模式,走地方特色产业的路线。C. 材料二中2012年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1985年的15%左右,说明2012年至1985年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年持续增长。D. 中国的减贫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是中国特有的,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也为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桂林的“超级稻+扶贫”“生态循环农业+扶贫“光伏+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方式发挥了科技优势,助力扶贫工作。B. 地方扶贫工作是政府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凝聚,例如搭建地方信息服务平台、举办扶贫公益活动、建设各地“儿童之家”等。C. 从农村贫困发生率来看,2018年中国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于中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最低,脱贫工作成效显著。D. 中国特色减贫事业创造了世界奇迹。这其中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一地区一法子”的精准扶贫方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6.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答案】4. A 5. C 6. (1)贫困地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潜力,打造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