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22921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7.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医学)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解读(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供应中心规范WS-310解读,1,1.均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即(1)必须执行的; (2)管理、监察的共同依据; 2.共同构成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技术操作和监测的标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目录,Part 1 WS 310.1-2009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Part 2 WS 310.2-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Part 3 WS 310.3-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3,管理要求: 4.2.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应建立

2、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物品的安全。,消毒供应室应遵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4,基本原则,CSSD的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WS310.2和WS310.3的规定。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并符合以下要求: 进行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中规定的处理流程.,5,人员要求,人员要求: 应根据需要合理配

3、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应掌握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灭菌的知识与技能;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充沛的精力。,6,建筑要求,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各

4、区之间应有实际屏障,且天花板、墙壁应无裂缝,不落尘;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弧形设计,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7,建筑布局,工作区域划分遵循的原则为: 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内压比外压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内压比外压高)。,8,设备、设施,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汽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 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推荐、建议) 检查、包装设备:带光源放大镜(3-6倍)的器械检查台等 灭菌设备及设施: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柜子)及运送器

5、具(密闭车等)。,9,耗材要求,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碱性、中性、酸性、酶)(不得使用洗衣粉和家用洗洁精作为清洗器械物品的清洁剂) 碱性:pH值7.5,对各种有机物作用较好的去除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 中性: pH值6.5-7.5,对金属腐蚀性小 酸性: pH值6.5,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 酶: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物.,10,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 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不得使用石蜡油等非水容

6、性的产品。 包装材料:包括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GBT l9633的要求 。,耗材要求,11,目录,Part 1 WS 310.1-2009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Part 2 WS 310.2-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Part 3 WS 310.3-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检测标准,12,分散管理,消毒供应室中心(CSSD):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部分医院内镜及口腔除外) 。,集中管理,手工操作,机械化,13,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术语和定义,去污区: CSSD内对重复使用的诊疗

7、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区域,为污染区域。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CSSD内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区域,为清洁区域。,15,无菌物品存放区: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外来医疗器械: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16,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包括血液、组织、蛋白质等)及部分微生物的全过程。 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

8、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流动水下的清洗,可更有效地清除污染。,17,洗涤:使用含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剂可乳化、分解和分离器材表面的污物。 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的过程。 防止污物重新沉淀在被清洗器材的表面,保证器材洁净度 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可进一步提高器材洁净度。,18,清洗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应遵循先清洗-消毒的处理程序; 2.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消毒-清洗-消毒原则; 3.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

9、用防护用品。,朊毒体是对理化因子抵抗力最强的病原微生物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注:,19,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养,20,回收,1.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 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 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 单独回收处理。 2.不应再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

10、密闭方式 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3.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冲洗:器械使用后马上用自来水冲洗,首先操作者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要求使用者初步进行去污处理。 保湿:在消毒供应室回收之前,应做好器械的保湿处理。,污染器械前期预处理,21,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养,22,分类,1.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 2.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23,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

11、养,24,清洗,1.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2.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 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3.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洗的干净么?,25,清洗质量的监测,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

12、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26,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养,27,消毒,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

13、械进行消毒。,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28,消毒质量的监测,湿热消毒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是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GB15982的要求。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29,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养,3

14、0,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干燥,31,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养,32,器械检查与保养,检查重点: 清洗干净(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器械性能是否完好、有无残损,之后才核对器械

15、数量、打包进行灭菌处理。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检查方法: 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33,重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发放 储存 灭菌 包装 检查与保养,34,医疗器械包装的关键因素: 与灭菌方式相适应; 与灭菌物品兼容性; 包装的完整性和保护性; 对无菌状态的维持性能; 拆开方便不污染无菌物品。,没有合格的包装就没有合格的无菌物品!,包装,35,包装方式有两种: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闭合是指使用包装材料反复折叠形成弯曲路径的包装方法,起到阻止细菌进入的无菌屏障作用。,密封指采用粘合剂或热熔的包装方法密封的结果可形成无菌屏障作用。,通常用棉布、一次性使用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等包装,采用医用热封机进行医用纸塑袋、纸带的密封方法或采用自封袋上粘合剂手工粘贴也属于密封方法。,36,包装注意问题: 灭菌包重量:器械包7Kg,敷料包 5Kg; 灭菌包的体积: 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械不宜超过30cm30cm25cm;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关节类器械不应完全紧扣,有盖的器皿应打开 包装应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