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22631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包头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7年10月11日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2分,35小题,共70分)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A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B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C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小组 D自然风光2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生活3“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

2、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4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从容之中。这说明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B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素养 D人们的交往方式取决于其价值观念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受教育程度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学术水平 D道德修养6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

3、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7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愉悦欢乐的 D健康向上的8当代,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日本网络游戏业每年创造着2万亿日元的庞大市场。美国迪斯尼公司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娱乐业,使销售额在4年间从85亿美元增长到225亿美元。这说明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 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 A B C D9 经济全球化极

4、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业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 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10 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11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 )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

5、 B电视的广泛推广 C网络的普及 D印刷媒体的推广12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修身、国文课使他们在“不情愿”的接受中夯实了文化根底,成就了他们辉煌的文化建树。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但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叛逆者。这表明A他们的叛逆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抛弃 B他们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虔诚继承C他们的叛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 D他们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剔除13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A艺术创作可以离开生活积累 B艺术创作是文艺创作所特有的C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所

6、历”“目所见”14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的特长而丰富发展起来的,是源远流长的 “国粹”。京剧之所以能够维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其A适应市场的需求 B全面吸收各种地方戏曲的精粹C传承古代戏曲的精粹 D兼收并蓄,推陈出新15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

7、的演进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16走进北京地铁南锣鼓巷站,灰色墙面上的特色人物与场景剪影顿时映入眼帘。在4000多个琉璃单元体中,存放着许多北京老物件儿,用手机扫一扫设置在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这一题为“北京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作品 是传承北京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 是北京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用信息技术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 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A B C D17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

8、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现象告诉我们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 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A B C D1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琅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回响。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进行社会主义

9、核心价值观教育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A B C D19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够厚重。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梦,我们应该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开拓者A B C D2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

10、横渠四教”。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这启示当代的学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我为主C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D立足实践、全面继承、求同存异、创新发展21文化的差异是导致一切差异的基础,如果东方与西方能够在文化方面做到认知与宽容,以至于欣赏,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才更容易顺畅。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求同存异,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个性东西方文化间要相互交流、借鉴、趋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交流,消除东西方文化差异A

11、 B C D22 定位为“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别出心裁地推出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意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展示自己所掌握汉字的水平和个性的舞台。此举是基于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A B C D2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 B C D24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

12、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25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雁归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这表明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传统文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