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522343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1下表是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解读下表可知,在当时注:益,即伯益,禹时期的贤能之人A分封制引发诸侯纷争B血缘继承原则逐渐得到确立C皇帝制危害政权稳定D“家天下”和平取代“公天下”【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信息是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不同记载。无论是益让位给启,还是启武力夺取王位,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家天下”和平取代了“公天下”,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分封制,故A错误;宗法制使血缘继承原则逐渐得到确立,故B错误;此时还没有皇帝制,故C错误。2公元前218年,在一次出巡途中,嬴政的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赢政侥幸逃生。后来

2、,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标语“始皇帝死而地分”。朝廷内部也有人多次建议“复分封”。这说明A商鞅变法加重民众负担B都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消灭东方六国困难重重D大一统格局隐藏着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秦始皇遇刺,以及朝廷内部也有人多次建议“复分封”,都说明秦始皇所建立的大一统格局隐藏着危机,D正确;商鞅变法与秦始皇遇刺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郡县,排除B;此时秦已经统一六国,排除C。3哈佛中国史认为,宋代形成了“士大夫政治”。所谓土大夫政治,是相对于“门阀政治”而言的,指由皇帝和土族、门阀共同构成社会上层的旧模式被皇帝和“职业文官”即士大夫阶层共同构成社会上层的新模式所

3、取代。“士大夫政治”A有利于宋代行政机构高效运转B反映宋代皇权不断弱化C得益于选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表明藩镇权力急剧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被皇帝和职业文官即士大夫阶层共同构成社会上层的新模式所取代”可以看出,“士大夫政治”中的官员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制度,正是因为科举制的不断发展,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促进了文官政治的形成,故C正确;“士大夫政治”与行政机构高效运转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皇权在不断强化,而不是弱化,排除B;“士大夫政治”与地方的藩镇无关,且宋代没有藩镇,排除D。4“上日: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

4、臣得以专权自恣。”鉴于此,文中的“上”A完善了三省六部制B废除了宰相制度C开辟了行省制度D进行了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详解】“元氏之有天下”指的是元朝。而“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反映的元朝宰相专权,使皇帝不能了解全国政务,最终导致灭亡,鉴于此,明太祖废除了宰相,故B正确;A是唐朝,C是元朝,排除;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5在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认为,中国只要断绝茶叶、大黄等的供应,英国人就会消化不良而死。当时,大清共有军队约80万,而英国远征军只有约1万多人。在英国进攻宁波时,道光从广西调兵1000多人增援。当援军急驰三个月到达宁波时,英军已在进攻长江口;当援军到达长江口时

5、,英军已在进攻天津。这表明鸦片战争A中国战败存在历史必然B清政府没有利用英军弱点C民众具有强烈抗英热情D爆发根源在于茶叶与大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反映出中国文人认识短浅和思想的闭塞。而军队在增援过程中错过战机,这体现了清政府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说明中国战败存在历史必然,故A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并不是英军的弱点,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英国工业革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6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代表了传统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特征。其“新”主表现在A利用了宗教进行号召B具

6、有平均主义理想C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D坚持了较长的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新”在平太天国运动处在中国近代,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故C正确;过去的农民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排除A;平均主义理想是不切合实际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不属于“新”的主要表现,排除D。71895年后,清政府大规模向帝国主义银行团借款;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权利;并且,俄国租旅顺大连,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新界。这些现象A体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觉醒C表明了西方列强放弃了商品输出D成为清朝灭亡的直

7、接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在甲午战后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这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觉醒,B正确;A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放弃”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中的现象与清王朝的灭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8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途经东单牌楼时被击毙。1901年,中国政府派专使赴德国就克林德一事致歉,并在克林徳被害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11月,北京人将此改为“公理战胜碑”,并迁至中央公园;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其改为“保卫和平碑”。对与此相关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A历史文物的名称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

8、不断修改B克林德被击毙于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改名“公理战胜碑”后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被以“公理”对待D“保卫和平碑”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时期,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正确;历史文物的名称不一定要不断修改,故A错误;克林德被击毙是在1900年,此时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B错误;1918年11月,北京人将此改为“公理战胜碑”,但此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却没有以“公理”对待中国,故C错误。9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

9、没有受伤。这表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宗法制度B没有促进思想进步C瓦解了封建统治D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在促进思想解放的方面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思想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封建统治,排除C;材料主旨与社会性质的改变无关,排除D。10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纲领,要求“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一纲领A认清了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B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政治基础C超越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阶

10、段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一大提出的纲领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与当前的中国实际不符,明显超越了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也说明中共并没有认清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C正确,排除A;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排除B;D项是五四运动,排除D。11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路线A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全面认可B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C体现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D解决了红色政权的经济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靠贫农、雇农,保护中小

11、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一土地革命路线,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社会主义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C;D项错在“解决了”,排除。121939年2月13日,辗转来到西南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益世报边疆周刊上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此文结尾处他说:“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这一主张A厘清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B助推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签和约C有利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

12、合所学可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有利于团结全国人民一起抗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故选D;仅从材料这一主张无法体现厘清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夸大了这一主张的作用,排除A;1919年签订巴黎和约,排除B;1938年10月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13国民党统治区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各阶层广泛参与,以反对美蒋为中心,反饥饿、反迫害,被称为“第二条战线”。这一战线A推动北伐战争顺利进行B有利于红军的战略转移C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D实质是要求和平与民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

13、国民党统治区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这一战线实质是要求和平与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和独裁,故选D;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1934年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排除AB;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敌后抗战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排除C。141956年,毛泽东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是几个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这一主张A推动了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B旨在推动多党制的稳定C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D总结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我国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14、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说明政治协商制度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故选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排除A;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并非多党制,排除B;材料信息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排除D。15下表为新中国整理二十四史的状况其中,第二阶段整理出现曲折的主要原因是A主要成员被组织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主要成员被调派研究如何扩大基层民主C“走资派”的干扰与破坏D“左”倾错误冲击文化领域【答案】D【解析

15、】【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66-1976年是文革时期,第二阶段整理出现曲折和文革的“左”倾错误冲击文化领域有关,故选D;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排除A;BC不符合1960-1971年的史实,排除。16针对即将召开的某一会议,周恩来指出:“(中国要)建立一个国际统一战线,要联合法国、联合英国,联合东南亚国家,联合印度支那成员国,来孤立美国,达成印度支那和平。”这次会议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的“求同存异”主张加强了与亚非各国联系C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D中国执行了“一边倒”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中国要)建立一个国际统一战线来孤立美国,达成印度支那和平”可知,这次会议是旨在实现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故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