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22230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跟踪检测含解析13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19届让胡路区月考)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出该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C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正确;若无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错误;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

2、量骤变的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2(2019届开福区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解析:选D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

3、;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3(2019届佛山一模)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位置状态都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当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时某种杂草可能呈现随机分布C调査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呈集群分布的地块取样D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解析:选C三种位置状态都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当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时某种杂草可能呈现随机分布,B正确;调査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

4、变化,动物的种群分布会随着食物和天敌的分布变化而变化,D正确。4(2019届福州期中)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小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选B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15

5、,B正确;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错误;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5(2019届龙凤区期末)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C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天敌、空间、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6、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C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内源性调节因素,D错误。6(2019届清远期末)经调查,珠江西段鲮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会随种群数量增加而逐渐上升,但达到最快增长速率后,却随种群数量的继续增加而逐渐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种群增长速率相等时,种内斗争程度相同B种群增长速率增加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反之,为衰退型C若环境条件稳定,该种群的K值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的两倍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不易被再捕则估算值偏低解析:选C若种群增长速率相等时,种群数量

7、不一定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年龄组成只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种群增长速率增加时,种群年龄组成不一定为增长型,B错误;若环境条件稳定,该种群的K值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的两倍,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不易被再捕则估算值偏高,D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9届成都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样方大小要适宜;取样时要做到_;该小组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

8、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_。(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_。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点不可能出现该种年龄组成。解析:(1)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上牧草的丰富度,为减小调查结果的误差,调查中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的样方

9、等。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2)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的数量先下降很快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图乙中幼体多,成体少,所以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图甲中A、B、C点的种群数量均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

1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1)随机取样偏大(2)a(1m)n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D8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30 ,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

11、1温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先将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3)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

12、中有25个小方格,计数室的总容积为0.1 mm3(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 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的计算公式:1 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_。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会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2)在计数操作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滴加培养液,多余的培养液用吸水纸吸去;活的酵母菌不能被染色。(3)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板,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1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

13、母菌数。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 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16格25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 mL 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100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25格16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1 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80个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2)盖玻片用滤纸(吸水纸)吸去不被(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B级提升练一、选择题1(2019届大兴区期末)北京麋鹿苑的部分麋鹿被迁移到湖北石首长江故道地区后,形成新的种群。数年后,石首保护区中的

14、麋鹿,出现了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的现象。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进入石首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B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了当地的群落发生初生演替C麋鹿的引入,提高了石首地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种内斗争增强所致解析:选D由题可知,“麋鹿经常到保护区外农田中采食”说明自然保护区内食物有限,即其生存环境并不是理想的无限空间、无限资源的,故麋鹿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A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麋鹿进入石首地区后导致当地的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并不会因为某一环的介入而发生改变,C错误;麋鹿常到保护区外农田采食,可能是因为种群数量较多,加剧了种内斗争,D正确。2(2019届洛阳一模)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Nt表示t年后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