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编号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21629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88编号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88编号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88编号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8编号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88编号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 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成果总结 建立新型课程体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高水平、权威性的教材建 设则是建立新型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 因此, 自 20012007 年, 由吉林大学牵头, 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及加拿大 Manitoba 大学等 20 所院校 60 余位专家参与, 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教学改革主要成果所提 出的理论与数据进行研究,并融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新思想,确定了编写多层次 系列化病理学教材的理论体系。期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杂志 发表了系列论文,同时编写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病理学系列

2、教材 5 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 (第 7 版 全国统编教材) 、 病理学 (第 6 版 全国统编教材) 、 病理学理论纲要与实习指导 (病理学第 6 版配套教材) 、 分子病理学 (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和病理学 (全国成人 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材) 。此外,还与加拿大病理学家 William Orr 共同编写了辅 助教材生物医学英语写作与阅读 ,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以建立新型课程体系为立足点,以教育改革新趋势为理论基础,建立 病理学系列教材的理论体系和总体编写思路。 以建立新型课程体系为立足点,以教育改革新趋势为理论基础,建立 病理学系列教材的理论体系和

3、总体编写思路。 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总体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高等医学 教育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确定编写覆盖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三个主要 层次的教材与辅助教材: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医学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 学历教育。 以近十年来我国教学改革主要成果所提出的理论与数据为依据, 对本系列教 材的 编写宗旨进行前瞻性研究,确定在编写宗旨上除满足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 外,继续坚持 “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三特” (特定对象、 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 (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 的基本宗旨, 同时围绕不同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4、力求编写教材的整体优化、 体现各学科的教材融合、反映某些领域的最新进展。 以建立新型课程体系为立足点,重点融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新思想,赋予本 系列教材新的内涵与定位,即终身性、国际性和信息性终身性、国际性和信息性。学校教育是奠定终身学 习的基础时期,修正教材的传统模式,使之兼顾具备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合 于终身学习者使用,是本系列教材编写思路的侧重点之一;融合国际医学教育改 革新思想并吸纳国际本专业知名专家参与本系列教材编写思路的确定是本系列 教材编写思路的又一侧重点,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进展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要求教材具有提供信息来源与渠道的新功能, 同样是本系列教材编写思路的侧重 点。

5、 二、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继承与发展并重为编写原则,建立多层次的病理 学教材体系。 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继承与发展并重为编写原则,建立多层次的病理 学教材体系。 病理学在整个医学教育、 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工作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 地位。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学科。 同时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诊断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学科。 ,病理学既是基础教育的关键课程,又是临床专业 教育的开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以五年制本科为主体教育,以硕士研究生为精英教育, 以成人继续教育为完善手段,

6、构成了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主要人力资源来源。因 此我们针对这三个主要层次分别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病理学 (第 7 版 全国统编教材) 、 病理学 (第 6 版 全国统编教材) 、 病理 学理论纲要与实习指导 (病理学第 6 版配套教材) 、 分子病理学 (全国研究生 规划教材)和病理学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材) 。 病理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医学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中沁入了许多专家学者 的心血与精力,因此,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把握了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继承与发展 并重的原则。如在病理学第六版编写前收集了第 4 版主编武忠弼教授,第 5 版已 故主编杨光华教授及 20 余所

7、使用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逐一梳理归 类,提交编委会讨论,以供编写时参考。新编教材出版发行后,及时跟踪调查教 材的应用及社会反响情况。本教材编写人员的确定,我们既充分考虑教材编写的 连续性,又特别注意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部署学校和地方院校及东西部院校的 布局和比例,最后确定由吉林大学牵头,中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大连 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及加拿大 Manitoba 大学等 20 所院校 60 余位专 家参与完成。 三、以教材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形式多样性为辅助,形成了多层次、立体 化的病理学教材新的风格与内涵 以教材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形式多样性为辅助,形成了多层次、立体 化

8、的病理学教材新的风格与内涵 重点进行教材整体结构的调整。 包括对我国近年来的多发病和新增病进行调 查和分析,从而对病理学各系统疾病进行更新、补充和顺序调整。同时对病理学 图片的筛选以及模式图的设计和引用进行调整, 去掉了老版本一贯制的大部分老 图。如在病理学第七版中精选大体和镜下彩色照片 278 幅,精心绘制彩色三维模 式图和线条图总共 68 幅,并随文排版。 形态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发挥病理学理论教材 的作用,并使使用者尽快地复习和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形态 学改变,并且做到形态与机能、局部与整体、病变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编写了病理学的

9、配套辅助教材病理学理论纲要与实习指导 。同时,为七 版病理学配备了多媒体光盘。 各教材简介如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 (第 7 版 全国统编教材) , 在指导思想、 基本宗旨、 章节设计及编写体例、 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全面超越了 病 理学第 6 版(已获 2005 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教材的权威性上实现 了质的飞跃。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反映某些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本次编写的重 点。本教材的特点包括:首先,在绪论中进一步突出了病理学在整个医学教育、 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工作中的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特别强调不仅是重要的基 础医学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第

10、二,在总论和各论中除反映相应 进展和前沿外,重在调整结构;第三,更加注重图的质量和书的整体效果。在编 写之前,我们收集了第 4 版主编武忠弼教授,第 5 版已故主编杨光华教授及 20 余所使用院校一线教师和学生对病理学教材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经逐一梳理归 类,提交编委会讨论,以供编写时参考。本教材编写人员的确定,我们既充分考 虑教材编写的连续性,又特别注意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部署学校和地方院校及 东西部院校的布局和比例,最后确定 15 所院校为编写单位,从中遴选编委 16 人。这些编委均为教学、科学研究及临床诊断工作第一线的专家,并具有丰富的 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此外,还与加拿大病理学家 Wil

11、liam Orr 沟通与合作,共 同编写了辅助教材生物医学英语写作与阅读 ,为本教材与国际化接轨提供了 重要帮助。 病理学第 6 版的编写是在继承和保持第 5 版的章节设计及编写体例,在 继续坚持“三基”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三特” (特定对象、特定 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 (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 同时,紧紧围绕五年制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整体优化,减少 不必要的内容重复,体现多学科的内容交叉,反映某些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本书编 写的基本宗旨。考虑到病理学在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工作的特殊 地位,增加诊断病理学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

12、作用及病理实验研究方法等内容。在 图、表、照片的运用上,多采用三维模式图和线条图,去掉五版一贯制的大部分 老图,照片均在正文中用彩图。为便于进一步学习和迅速查某部分内容或某一概 念,每章末尾附 5 条左右参考文献,全书末尾附英中文索引,这一设计也达到了 国外同类教材的水平。该教材于 2005 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病理学理论纲要与实习指导是第 6 版病理学的配套教材,在编写上 延续了第 6 版教材的章节设计及编写体例,包括理论纲要和实习指导两部分,并 附有临床病例讨论、尸体剖检记录和报告、活体组织检查报告、正常脏器体积和 重量及正常检测值等。充分利用教研室标本资源,精选大体和镜下图片

13、194 幅, 突出形态学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做到形态与机能、 局部与整体、 病变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分子病理学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分子病理学教科书,填补了我国高 等医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空白。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而研 究生教材建设是确保其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教育部及卫生部教材 办公室的领导下,特邀国内各医学院校的 14 位病理学专家和教授编写此书,并 将此书定位于医、药学门类研究生、教师及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其编写手法 既不同于五年和七年制用的病理学教科书, 也不同于诊断或科研用的专科病理学 参考书,体现跨学科、多层次的交叉和渗透,这

14、是本书的主要特色。 病理学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教材)作为全国成人高等学历(专 科) 教育的规划教材, 其读者对象是经 23 年中等医学教育并有一定病理学知识 的卫生在职人员,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该教材达到专科毕业应具备的病理学水平。 因此,本教材既不同于一般本科教材,又不同于全日制专科教材。 除上述 5 部病理学系列教材外,主编李玉林教授还与加拿大病理学家 William Orr 共同编写了生物医学英语写作与阅读 ,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发行。通过本书培养学生具有撰写高质量科技论文所必需的能力,从而使他们 撰写的科研论文能够被国际科学和医学期刊接收发表。 综上所述,病理学系列教材的编写

15、不仅为我们增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 今后编写更高质量、更权威的病理学教材奠定了基础。 四、教材的应用及社会反响情况 四、教材的应用及社会反响情况 病理学第 7 版的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各专业和口腔、卫生、医 学检验、 法医、 护理、 影像等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也可作为重要参考书供研究生、 长学制本-博连读生、 病理医生、 专科医师培训班学生和进修生使用。 目前约 95% 以上的医科类院校使用此书。 病理学第 6 版自 2003 年 3 月修订到 2006 年末,累计发行逾 50 万册, 已跃居国内医学基础类本科教材发行量之首,以此教材为基础,相继编写出版了 习题集、手册、要点、图谱等配

16、套教材,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实际的 病理学本科教学、教材体系。其最初目的是国内高校的临床医学各专业和口腔、 卫生、医学检验、法医、护理、影像等专业的五年制本科生教学用书。但许多院 校已将其作为研究生、七年制学生、病理医生和进修生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从而 进一步拓宽了该教材的使用范围,全国 120 多所院校均使用本教材。本教材使用 后,我国著名病理学家、该教材 1-4 版的主编武忠弼教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 说: “拿到教材我眼睛为之一亮,我做梦都在想搞这样一本书,仔细阅读后,更 感觉从内容到印刷都是一流的” 。 学生在用过本教材后反映:“该教材涉及范围广, 知识点准确,图片清晰,图文并茂,比老教材内容丰富,好! ” 。教材主编李玉林 教授在 2004 年 11 月 20 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上, 做了“站在世纪高度编写一流教材”的专题发言,收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裘 法祖院士和陈灏洙院士在不同场合多次肯定本教材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如在全国 高等学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上,裘法祖院士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