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2085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下) 谢菲,二、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开展的爱国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教学内容: 1、爱国主义斗争的发展过程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一)爱国主义斗争的发展过程,1. 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封建地主阶级的爱国志士;三元里人民抗英;边疆各族人民的同仇敌忾 台湾高山族同胞:强烈抵抗美、日侵略军染指台湾宝岛; 西藏各阶层人士:反对英国分裂西藏,誓死捍卫祖国疆土。,冯子材 (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1884年8月,闻清廷对法宣战,遂上书请战, 次年2月,驻越清军战败逃入关内

2、,溃不成军。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主持战事,力撑危局。杀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连克越南文渊、谅山。1903年奉旨会办广西军务,抱病兼程赴桂,卒于军旅。,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1).经世致用阶段: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固疆强国”、“师夷制夷” (2). 平均平等阶段: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阶段: 洋务新政 (4).维新变法阶段: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戊戌维新运动 (5).民主革命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专制、创建共和” 辛亥革命,(1)、经世致用阶段: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固疆强国”、“师夷制夷”,(1)地主阶级中的有识

3、之士发出“外抗强敌、内求变革”的呼声。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则徐和魏源。 (2)他们的救国主张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所以不可能达到御侮强国的目的。,(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义和团运动,(2)、平均平等阶段:农民阶级的“革故鼎新”、“平均土地”,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1853年冬,洪秀全在天京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3月20日攻克南京, 改为天京,定为都城,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补充: 太平天国革命基本破坏了清王朝的统治体系,清朝军事大权渐转入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所掌握的由地方团练武装演变而来的湘军及

4、从中分化出来的淮军手中。清政府想退回到此前的中央大权独揽的局面已经不太可能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第一个时期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 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1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 第三个时期是1949至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阶段: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福州船政局,思考题,材料1: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密制利器之器,

5、师其法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一认为自强的途径是什么?,材料2: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辱之本。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敌之俗,所以致治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材料3: 今之发言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民,通商也。斯固然矣。吾今为一言而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学,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 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医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

6、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问题: 材料三和材料四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上述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维新变法阶段: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时代的主要遗产,首先,维新思想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新式学堂建立,教育改革之风兴起,出现了学会、报纸、杂志。 其次,是中国知识分子这一新社会集团的诞生。进入维新时代后,新式知识分子阶层大都是自由流动的知识分子,他们趋向于集中在都市中心,集中在学堂、报纸和自愿结合的团体中。他们由传统的政府的支持者转变为批判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7、国有三次革命高潮,第一次革命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 第二次革命高潮时期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几年,在这几年中发生了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第三次革命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的时期。,(5)、民主革命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覆专制、创建共和”,三民主义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建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自创积极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本质是进步的、革命的,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

8、和国方案,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没有确定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平均地权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功能群众的理论武器。,这些革命先后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 1、革命派没有发动群众过分依靠会党 2、没有扎实地打下革命基础而是多采用军事冒险活动,此后把革命重点从南方边疆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也把依靠会党的目光投向了新军。,辛亥革命,表明革命党人对自己掌握政权的能力的缺乏信心,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9、 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各项措施一定程度上符合民族 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以资产阶革命派 为主体的政府,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篡权: 1、帝国主义阴谋破坏 2、保守、妥协势力的拆台活动 3、革命党人自身也开始分化和蜕变。如孙武在上海成立“民社”,拥护袁世凯;章太炎、张謇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1917)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并没有扫清封建专制政治的统治基础,那些旧军阀、旧官僚和王公贵族,封建遗老们就是帝制复辟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民国,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发动广大群众,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农村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对普通农民的

10、影响只是被剪掉辫子而已。阿Q正传但是历史是向前推进的,人民已经抛弃了帝制,迎来了共和,就不会允许历史再走回头路。,辛亥革命评价,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戊戌维新运动相比, 第一,它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第二,它有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第三,它有一个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中华民国。 所以,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思想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巨人之一。,(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近

11、代爱国主义认识水准的螺旋上升: (1)救亡图存的斗争:太平天国 “天国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 “维新歌”,立宪党人的 “保皇梦”革命党人的 “共和制” (2)学习西方的层面:科学技术(师夷长技) 政治理论(变革社会) 政治制度(民族复兴); (3)建立的政治制度:守旧(“中体西用”: 君主专制)改良(“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革命(“ 振兴中华” :民主共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从世界历史看,一般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其前期,也曾由资产阶级领导,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也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有继续发展

12、的需要 。中国革命必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状况一天一天变坏,环境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材料1: 如果慈禧当年不杀六君子,早点觉悟,把“变法”旗帜拿在手里;如果不搞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成功;如果日本人不打进来;如果建国后毛泽东与刘少奇思想一致. 、刘再复告别革命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观?对此进行评价。 材料反映了历史虚无主义,历史既已如此,说明它有不得不如此的历史合理性。我们应该做的是,说明他们何以会如此发生,而绝不是责怪为什么要发生。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革命有其必要性、正义性和

13、进步性。,材料2: 辛亥时期,严复认为“欲问中国人当受几许磨灭,但问其恶性根不宜存之性习多寡足矣”。 问题:材料反映了严复的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严复将现代化的受挫归之于中国的“国民性”,这曾是经历辛亥革命挫折的一代人的普遍心态,汇集成一种思潮。,思考题,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种方案、两条道路,(1),从社会历史的前进运动来看,革命和改良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革命和改良究竟哪种好,不能抽象地定论。是采取革命的方式还是改良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状况、社会政治状况、阶级状况等现实国情。 (2),革命的发生时有条件的,不是什么个人任意制造出来的。这个条件,就是“当旧的社会制度已经

14、衰竭到没有力量调节自身内部的矛盾,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只有当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孕育到呼之欲出时,一句话,只有当社会大变革的内在条件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暴力才能成为新社会诞生的助生婆。”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腐朽的清政府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3),在当时的中国,不存在走改良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改良的发生也是要有条件的。因为改良一般是在现有体制中进行的,所以,能否实行改良或者改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现有体制是否允许改良,在于统治者是否有改革的诚意。20世纪初,为了挽救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但它的根本目的,是“永固皇位”,是借改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4)、宣扬告别革命的人攻击革命的一个论点是所谓“杀人流血”。当时改良派攻击革命时也是这样说的。革命派回答说“革命不免杀人流血,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他们还指出,革命可以“救人救世,无革命则亦无和平”。 (5)、否定革命的另一个论点是,“革命是个破坏性的力量。” 破坏不是革命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如果说辛亥革命的失误,那恰恰是它对旧制度破坏不彻底,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