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20087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例文精选欣赏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专门整理的对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味例文精选观赏,欢迎大 伙儿阅读与参考。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简单概述如下: 一、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难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难。破坏性地 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事情下忽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都市,同 时在地震之后, 火灾、水灾、瘟疫等严峻次生灾难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 据统计, 全球每年要发生500 万次左右地震, 尽管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 是由于震级太小而别被人感受到,但每年仍有很多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仅

2、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 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二、地震基础知识 震源: 发生地震的地点。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是地震发生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岩 石忽然破碎引起的,因此实际上震源是一具区,但在我们进行研究时,为了方便起见, 理论 上常把震源看成一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震时,在地面上受破坏最严峻的地区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源与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震中距离:在地面上,震中到观测点(如地震台 )的距离。 发震时间:发生地震的时间。 地震波: 发生于震源, 并在地球表面或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震波。地震波包括纵 波 P和横波 S,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大,所以在

3、一次大震发生时,稍远处的人们会先感到上 下颠,然后是左右晃。 地震能量:指发生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 震级: 按一定的微观标准,依照地震图上所记录的最大振幅,思考到地震波随距离 和深度的衰减事情所得到的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 烈度: 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妨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我国使用 十二度烈度表。 三、地震前兆现象 地震前兆异常是地震预报的基础,依照震例经验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现象要紧包括 以下几种: 1、大小动物,惊恐别安。 较强的地震发生之前, 在震区的一定的范围内的各种动物都会发生反常的行为叫做 动物异常。 这是由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地震特别敏感的器官,如蛇

4、对外界红外 线特别灵敏, 可以分辨0.1 变化, 狗和猪的嗅觉特别灵敏等。震前在震中区会溢出热量、红 外线和各种气体,所以有不少动物对地震有反应。 2、井水升落、翻花打旋。 因为井水与地下构造相连,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会产生翻花冒泡打旋等异常现象; 此外在断裂面的磨擦下,使岩石中一部分元素溶解于水,因而使水变色为味,如Fe2O3 离 子能使水变红 (铁锈 ),Fe2O3 的离子使水变黑,Cu离子使水变绿等。 3、地裂倒塌、地气地雾。 地裂缝、 地气、 地雾也是地震宏观前兆之一。由于地岩石断裂应力的作用妨碍到地 表,会在地面上形成较大较多的裂缝,地下岩层中赋存的气体上溢至地表所致。 4、地声隆隆、

5、地光闪闪。 在较大地震发生时, 在震源附近的断裂由于磨擦和压电效应而产生声音和火光叫作 地声地光。地声较普遍,而地光普通发生在5.0 级地震的事情下,如唐山地震时,人们 看到 34 米高火状地光,持续约10 分钟之久。 5、八月飞霜、严冬花艳。 在地震之前,植物也会浮现异常,如唐山地震前,犁树开了两次花,海城地震前冬 天杏树也有开花的现象,说明植物对地震也有很强烈的反应。形成原因要紧有:(1)在断裂 附近的树木,由于构造的应力和热量,温度升高使树开花,普通呈带状片状;(2)电磁效应与 生物机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磁效应可以促使植物生长;(3)由于暖冬现象,气候变暖, 使树木二次开花,植物异常

6、对应地震,普通要在一年左右的时刻,属中长异常期。 四、防震减灾常识 实际上, 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别大,灾难性地震所造 成的损失要紧是因为建造物崩塌造成有。依照科学家对世界上130 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 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造物崩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 生灾难造成的, 但由于我们如今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别可能把各类建造无限度 地加固, 同时由于现时期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别到人们希翼的准确程度,所以灾难地震往 往在人们没有预备的时候,令我们猝别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逃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 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别必要的伤亡

7、,所以,所以, 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 办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难。 依照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觉在大震发生前的眨眼会浮现轻微振动、地声、 地 光等异常现象, 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浮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造物倒埸有 个短暂过程, 那个过程所记忆的时刻称为自然预警时刻。经验表明, 自然预警时刻往往惟独 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惟独二十几秒时刻,怎么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 后的生存机会, 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幸存下来。那么在各种别同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去 做呢 ?一旦感受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平复,切忌别能盲目跑向阳台预备跳楼,因 为阳台是悬空建造,最

8、别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别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 甚至死亡, 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别必要的伤亡。另外也别要盲目经过门窗外逃,因 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 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峻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 时反而会失去了珍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承压能力小的建造部位下。这时更别 能去乘电梯, 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办法是 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 因为这些地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 的地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照较安全。假如事情太紧急,也可就近躲 在没开门、 窗的墙解下、 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爱护要害部位。在逃避时最好抱住管道 之类的固定物, 如此一是能够抵御抗震时别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降时,楼板或屋 盖有时会呈倾歪状态,抱住固定物能够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 别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别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依照自己 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刻进行最有效的防护,惟 独如此才干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对于地震知识的培训心得体味例文精选观赏差不多呈如今各位面前了,是否对您有 参考价值呢 ?更多对于心得体味的最新内容公布尽在这个地方,请大伙儿关注查字典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