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9970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

2、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二、诗词故事秦妇吟秀才广明二年(881年),韦庄在长安应举及第,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于是,亲眼看到了战乱之惨状,有感而发,写了秦妇吟一诗。该诗借一秦妇之口,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官军的腐败、残暴。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成了韦庄的代表作。人称其“秦妇吟秀才”。三、文题背景1菩萨蛮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2杨

3、柳论韦庄词江南春水碧于天,江北佳人梦魂牵。往事悲情词中诉,一字一句泣红颜。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人人/尽说/江南/,游人/只合/江南。春水/碧/于,画船/听雨/。垆边/人/似,皓腕/凝/霜。未老/莫/还,还乡/须/断。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一说是思归),宜用赞美的口气读出。二、悟读,诗情画境杏花,烟雨。此时,江南三月天,莺歌燕舞,草长花红,春风正暖。他是初到江南的书生,想要终老江南,又难舍家乡的好风景,一时惆怅。因为他终究还是过客,不能停留在江南的花花世界里。漂泊的旅人欲归不能,只能在这美丽的江南,租一叶小舟,一人独

4、坐,也许能明白这深切的乡愁,究竟为了何人。何人在低声细语,何人又在感叹,落花流水,天上人间。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答案“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2简要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答案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

5、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3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但本词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本词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这一切的美景乐事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亘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的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