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19880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151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 料推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

2、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最新 料推荐从 些流 千古的送 佳句中,我 出了 的友情、 情。今天就 我 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 一首送 出 慈寺送林子方(板 )2、 ,想想你 懂了什么?送 的 是早晨,从“ ”字中可以看出;送 的地点是 慈寺外;送 的人是林子方。3、 送林子方?( 万里)你 人有怎 的了解?(介 作者)( 件出示)南宋 人,( 1127 1

3、206),字廷秀,号 ,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 言清新活 ,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 趣、生 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 “ 体”,世称 先生。他的 在当 与尤袤( mo)、范成大、 游 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 ,今存 4200 多首。我 曾学 的小池就是他写的。 来背背?( 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 流, 阴照水 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4 、小 : 慈寺,是西湖 上的一座寺 。林子方,是南宋 人 万里的一个朋友。 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 万里在西湖 上送 他。按照我 去 的送 的内容来想一想,你 首 中, 人会写些什么?(离愁 、 嘱托、 挂

4、不舍)5 、 渡:那么同学 猜得 不 呢?就 我 来走 首 吧。( 件出示全 )2最新 料推荐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2有不懂的

5、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接天:与天相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别样:特别。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3最新 料推荐的 叶 得无 无 ,映照着阳光的荷花 得特 的 。4理解了 的大意,相信我 能 得更好了, 来 ?注意 出 的味道。(指名 价)怎 才能 得更有感情呢? 我 品 、 ,走入 境。四、

6、品 境,感受画面1同学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 人 万里, 走出 慈寺,清 拂面而来,一幅 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 的画面呢?2 上眼睛去听,去想。(老 范 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 : 天、碧叶、赤日、 花3同学 ,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 的景象 ?(1)重点理解:无 碧理解一:照 接天,指范 广。理解二:指 的程度。很 很 , 得 以形容。理解三:也 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 次的 :深 、浅 、淡 、草 、 (2)想不想欣 一下 的美景? 件欣 ( 景), 好“接天 叶无 碧”。 小 :是啊, 池的叶啊, 眼的

7、呀, 地伸向天 ,与 天相接。4六月,正是盛夏, 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 是火辣辣的。在 阳的映 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 一番美景呢?(可以 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 色、姿 等。)(1)重点理解: 理解一:特 的 ,不一般的 。4最新 料推荐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1)同桌读。(2)指名读。(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4)齐读。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

8、?(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1同学们, 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

9、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5最新 料推荐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

10、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预设: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 (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西湖的景色这么美, 你还是再逗留几天,

11、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6最新 料推荐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 生),齐背。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像有点意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4、反馈交流。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