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19869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8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C)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解析:“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

2、体”,排除B项。2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这体现了当时奉行的政策是(C)A“贵儒”“尊道” B三教合一C三教并行 D道学独尊解析:“贵儒”“尊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主张,“三教合一”是隋朝时期儒家学者提出的,“道学独尊”不符合史实,排除A、B、D三项;结合所学可知,C项符合题意。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面对当时寺院众多、佛教流行的现象,不断有人出来反佛,最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是(C)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C范缜 D韩愈解析:根据“南朝”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南朝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了抨击,故选C项。4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

3、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C)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解析:敦煌在北魏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在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唐统治者实行开放的经济文化政策,所以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5古诗词在不同程度上为历史研究起到了作用。与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关的史实是(D)A秦末农民起义 B西汉文景之治C三国赤壁之战 D唐朝安史之乱解析:结合

4、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时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春望的名句,相关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讲究对仗的工整、声律的调谐和辞藻的华丽的文体是(B)A建安文学 B骈文C田园诗 D北朝民歌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是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的骈文。7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C)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A项片面;B项错误,错在“完全”;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8“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一位古代诗人而写的对联。这位诗人是(B)A屈原 B杜甫C李白 D白居易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诗圣”是指唐代诗人杜甫,故选B项。9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C)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

6、一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中的“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景交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10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D)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解析:依据题干“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

7、00里,蜀军大败”可知,这反映了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三国时期对火药材料的认知,不能说明火药已经发明和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故A、B两项错误;“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1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B)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解析:由“唐末渐有印书”“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等信息可以看出是印刷的书籍逐渐传播到各地,而唐代没有出现活

8、字印刷术,故选B,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2下表为我国古代科学家贡献分布表。据此可知,我国古代(B)地理学工程技术化学农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7.8%6.9%10.7%3.8%8.5%8.9%16.7%22.9%3.4%10.4%A.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解析: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数学等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A项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天文、数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的科技为主,B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项错误;材料中未

9、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

10、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中

11、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观点: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水利工程及农学的研究。论述:中国古代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鲜明的

12、实用性。天文学在古代深受统治者重视,一方面出于统治者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制定精确的历法,需精于计算,数学亦伴随天文学发达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等情形,导致了地理学的兴盛;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决定了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农学及水利工程的重视。示例2:观点: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论述:中国古代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和农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物理、化学方面相对薄弱。中国古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导致科学技术研究倾向实用,缺乏抽象推理的研究。(“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要围绕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学科分布、学术成就特点而展开。由表格可见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就学科建设而言,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水利工程及农学的研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