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19499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6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最新版-修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最新最新(2013)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第一节力 一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符号:F 3、单位: 牛顿牛顿 ,单位符号: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N. 二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发 生改变) 。 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 大小大小 、 方向方向 、 作用点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2 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起点 代表力

2、的作用点。 如:沿水平方向向右用 100N 的力拉小车。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为 100N F100N 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等大,反向) 第二节第二节 弹力弹力 一 、弹力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 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性限度: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3、 大大 。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大大 。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F100N 2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第三节第三节 重力重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重力 ,用字母 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重力重力 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或 3、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受

4、到的重力是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 9.8 N。为计算方便 在粗略计算时可取 g =10 N/kg。 三、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铅垂线铅垂线 水平仪水平仪 四、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 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 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

5、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定律解读定律解读 1 “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 “总”一直、不变。 4 “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 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 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 惯性惯性

6、。 惯性概念解读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G g m mgG 3 4.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第二节第二节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 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 同一物体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方向相反 ,并且在 同一条直线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平衡力

7、运动状态不改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静止:F=G 匀速向上:F=G 匀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 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第三节第三节 摩擦力摩擦力 一、摩擦力(一、摩擦力(F 摩)摩)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 摩擦力摩擦力 。 2、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 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8、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 压力压力 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 摩擦力越大; 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粗糙程度 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事例 :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冬天在结 冰的路面上撒沙;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 不平的花纹;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减小接

9、触面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两个相互接 触的表面隔开(例如打油) 事例: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 动轴承; 加润滑油;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4 第九章第九章 压强压强 第一节第一节 压强压强 一、压强 1压力和重力 情景图情景图 压力压力 大小大小 F=GF GF=G+ 1 FF=G- 1 FF= -G 1 FF= 1 F 压力压力 方向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斜 面向下 竖直向下竖直向上竖直向上水平向左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压力大小 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压力

10、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受力面积 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受力面积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 3、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公式:公式: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 简称:帕简称:帕 符号:符号:Pa 物理意义:物理意义:1 Pa 表示物体在 1 m 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 N。 2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 压力压力 或增大 受力面积受力面积 。 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 压力压力 或者减小 受力面积受力面积 。

11、 第二节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 压强压强 。 2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相等 。 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 深深 ,压强越 大大 。 4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 大大 ,液体内部压强越 大大 。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面下深度为 h 处液体的压强为: ghp S F p F1 F1 F1F1 F1 F1F1F1 F1F1F1F1F1F1 F1F1F1 F1 F1 F1 5 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液体深度液体深度 有关。 三、连通器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

12、、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 连通器连通器 。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 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应用:水位计 自来水供水系统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是最大的连通器。 第三节第三节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或气压。 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数值 标准大气压 = 1.013 Pa 0 P 5 10 粗略计算标准大气压可取为 10 Pa 5 3、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13、 三、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变化的规律: 在海拔 3 000 m 以内,每上升 10 m,大气压大约降低 100 Pa。 四、大气压的应用 人们喝饮料、真空吸盘、活塞式抽水机等 第四节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 流体流体 。 2、液体流速 越大越大 的位置,压强 越小越小 ;流速 越小越小 的位置,压强 越大越大 。 3、航海规则为什么规定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同向行驶两船中间部分水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就会在外侧压力下撞在一起。 二、飞机的升力() 45 P 第十章第十章

14、浮力浮力 第一节第一节 浮力浮力 6 一、一、浮力() 浮 F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 浮力浮力 。 2符号: 浮 F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GF 浮 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向下向上浮 FFF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

15、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 重力。 2数学表达式:= 浮 F 排 G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排液排排浮 gVgmGF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 。 -液体的密度 排液浮 gVF 液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排 V 3. 决定式 排液浮 gVF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 液 排 V 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7 第三节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 F 浮G 悬浮:F 浮 = G 下沉: F 浮G 漂浮:F 浮 = G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 研究条件: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浮力:g ; 重力:重力:G g 浮 F 液 排 V 物 物 V G 上浮:上浮: 浮 F 液 物 = G 悬浮:悬浮: = 浮 F 液 物 G 下沉:下沉: 浮 F 液 物 = G 漂浮:漂浮: 浮 F 液 物 3浮沉条件的讨论浮沉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