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8752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5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溪鳗(mn) 糙算(co)匾额(bin)密匝匝(z) 两鬓(bn) 焙干(bi)梦呓(y) 桥墩(dn) 苔藓(xin)蘸墨汁(zhn) 斟酌(zhn)(zhu) 菱粉(ln)衣襟(jn) 糨子(jin) 麻痹(b)佝偻(u)(lu) 烀肉(h) 眍眼(ku)嚅嚅(r)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处(2)说(3)兴 (4)背2语境辨析法(5)这几(j)张茶几(j),几(j)乎都要散架了。(6)老师很重(zh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ng)说一遍。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景象景致景象:现象、状

2、况。如“太平景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景致:风景。如“西山有几处好景致”。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嘉兴海宁钱塘江上大雾弥漫,茫茫大雾营造出了罕见的海市蜃楼景象(景象/景致)。东湖景区尚未完工,部分已经蓄水绿化的湖区却已被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破坏了景致(景象/景致)。(2)神秘秘密神秘:莫名其妙,难以捉摸。秘密:指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作为濒临北极的北欧四国之一,芬兰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个充满神秘(神秘/秘密)色彩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泄露工作秘密(神秘/秘密),导致有关资金或者其他资产被非法转移或隐匿,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3、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南海地区本是风平浪静的,如果有的国家真心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就不要兴风作浪。()请说明理由:“兴风作浪”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正确。(2)他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请说明理由:“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能用来形容性格。(3) 他们俩像孪生兄弟,大学毕业三年来,虽然天各一方,却一直藕断丝连。()请说明理由:“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适用对象不对。

4、(4)张先生虽然七十多岁了,但鹤发童颜,感情丰沛,谈吐间文思泉涌不绝,这得益于每日文墨的滋养。()请说明理由:“鹤发童颜”指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用在这里符合语境。常识速览短篇“圣手”林斤澜林斤澜(19232009),当代作家,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1937年毕业于温州中学初中部,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12月入伍,在粟裕担任校长的浙闽边抗日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从事专业写作。1957年主要剧作

5、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文革”期间辍笔。之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其小说多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年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 2007年曾获北京作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衰竭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主要作品:溪鳗、小贩们、同学、哆嗦、五

6、分、春节、梦鞋、春风等。“矮凳桥”系列和“十年十癔”系列是林斤澜重要的创作。“十年十癔”,顾名思义就是对“文革”时期奇怪行状的书写。“矮凳桥”系列源于作家的一次故乡之行。故乡给林斤澜的触动很大,而且几十年的变化与感悟似乎“一言”难尽,于是,从溪鳗开始,便有了题材相同并且具有紧密联系的几个短篇的创作。作品发表后,反响很大,促成了后来的“矮凳桥”系列。这组系列前后写了二十多篇,以人物为主,间以风俗名物,写得从容超脱,收放自如,在如语家常中有着极精细的雕刻,具有明显的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遗风,如浙江老黄酒一般淳厚绵长。有人说“矮凳桥”系列具有传说性、迷幻性、寓言性,溪鳗是该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整体

7、感知 溪鳗是“鱼非鱼小酒家”的店主。作家从店名的“特别”写起,进而写“有些人事还扯不清”,便为全篇打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底色。溪鳗做出来的鱼却叫人看不见鱼;溪鳗是正派女人却又有“种种稀奇传说”;“她的年纪也说不清”,年过半百却腰身袅袅,男人又偏偏衰朽不堪一切都写得神神秘秘。甚至自然风景也写得十分奇异:溪水“又像是绿,又像是蓝。闪闪着鬼气”。溪滩上的雾气“像雾不是雾,像烟云,像光影,又都不是,只是一片的朦胧”。倒霉的镇长和溪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就会突然瘫痪?作者偏偏不细说,相反,透过袁相舟的眼睛不厌其烦地写汪汪溪水,写矮凳桥,写苔藓;写鳗鱼的种类,写鱼丸的做法。作者到底意欲何为?细细品味起来

8、,才发觉妙不可言。世上本来就有许多稀奇古怪之事、团团不可究诘的疑云,这正是这个世界的妙处所在。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一、阅读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说是怎样引出主人公溪鳗的?这样写有何好处?_【答案】小说没有直接写溪鳗,而是通过为小店题写店名的袁相舟引出的。这样写可以借袁相舟的眼睛去看,让他的脑子去思考,可以借助他的活动展开故事情节。如果直接写就比较直白,对于溪鳗也不好描写和评论,情节难以展开。2联系全篇,思考小说第3段有何作用?_【答案】小说第三段在整篇结构上可以说是一个纲领段落,“交代店名由来”、“牵扯旧人旧事”,总领下文袁相舟起店名和镇长与溪鳗的纠葛往事两条叙事线索。“有些人事还扯

9、不清,只好零零碎碎听凭读者自己处理”暗示了故事情节的朦胧性。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3小说作者要把他的体验和发现告诉读者,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叙述视角,即需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通过这个立足点去观察事物。请分析这篇作品作者选择了怎样的叙述视角?_【答案】叙述视角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人决定的。本作品主要采用的是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但本篇作品却是限定在作品的线索人物袁相舟身上的。“他触景生情,想到什么是什么,他喝了酒后飘来的思绪是什么就是什么,他弄不清扯不明的东西作者

10、也不想代劳。”通过袁相舟带着酒意的眼去看,通过袁相舟酒中的思绪去联系人和事,整个小说也就带上了朦胧的醉意,读者在酒的微醺中,也“鳗非鳗,鱼非鱼”起来,进入迷离甚至迷幻的小说意境。4怎样理解副标题中的“鱼非鱼”?_【答案】“鱼非鱼”既有表层的含义又有深层的含义。从表层意义上说,“鱼非鱼”是指溪鳗高超的厨艺。她做出来的鱼丸、鱼饼,有鱼香但没有鱼形,用这个名字做溪鳗的饭店的招牌,恰到好处。从深层含义上说,“鱼非鱼”脱胎于白居易的诗歌“花非花”,正如小说的主人公的事迹一样,给人以含含糊糊、朦朦胧胧的感觉,非常切合林斤澜刻意营造的迷离朦胧的意境。5小说对于溪鳗的介绍并不完整,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对此你

11、如何认识?_【答案】小说对于溪鳗的介绍并不完整,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这不是小说的缺憾,而是一种艺术手法,他给人一种艺术想象,留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朦胧美。6本篇小说的语言曾受到汪曾祺等人的称道,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_【答案】汪曾祺曾说林斤澜“把小说语言的作用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的高度,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林斤澜的矮凳桥)。溪鳗的迷离之美,首先来自语言。语言构成一种特殊的音响和色调,甚至成为构思的契机甚至基础。溪鳗的契机,应该就是白居易的诗。于是小说就有了诗词一般的意境和美感。对语言的苦心经营,还表现在小说时有新奇的形容。比如:“石头缝里的青草,绿得乌油油,箭一般射出来了;黄的紫的粉的花朵,已经把花瓣甩给流水,该结籽结果的要灌浆坐果了;就是说,夏天扑在春天身上了。”其中“射”“甩”“扑”本是平常语,但用在这儿,就显出不平常甚至奇崛来;同时,由于贴切准确地捕捉了事物的状态,用的又是平常语,就不显得生硬、涩滞。再比如:“不但喜欢做,还会把这份喜欢做了进去,叫人吃出喜欢来。”连用三个“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