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重点 名词解释.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185678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重点 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科重点 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重点 名词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解:1、 cobb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的垂线的交角。是最常用的测定脊柱曲度的方法,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上脊柱侧方弯曲,若大于10则定义为脊柱侧凸。2、 Ankylosing Spondylitis: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属累及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特点是进展缓慢,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椎的关节及邻近的韧带,最后造成骨性强直和畸形。病因不清,但HLA-B27阳性率很高。好发于16-30岁男性,【开始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痛和骶髂部疼痛,伴僵硬感,可有夜间痛,晨起脊柱僵硬,活动后缓解,后渐向上发展,脊柱活动度逐渐丧失,直至强直。典型体态是:胸椎后

2、凸,完全骨性强直,头部前伸,测视时必须转动全身,若髋关节受累,可成摇摆步态。辅助检查:发作期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可继发贫血,HLA-B27高。X线检查特征性表现为骶髂关节病变和椎间隙边缘处的骨桥样韧带骨赘,晚期可见“竹节样”、“鱼尾椎”。 】3、 Codman triangle:Codman三角:骨肉瘤等浸润和破坏骨皮质,使其表面的骨外膜被掀起,切面上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的隆起,其间堆积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此三角称4、 日光放射征:肿瘤穿过骨皮质,侵入软组织内所形成的,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排列成由骨膜上的一点向外放射的骨膜反应称为日光放射征。5、 葱皮反应:Ew

3、ing肉瘤所产生的洋葱样的多层骨膜反应。6、 Dugas 征:杜加征:正常人将手搭在对侧肩上,肘部能贴近胸壁。肩关节脱位时肘部内收受限,伤侧的手搭在对侧肩上,肘部则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贴近胸部,则手搭不到对侧肩,此为杜加征阳性。7、 Trendelenburg sign:单腿站立试验:病人背向检查者,健肢屈髋、屈膝上提,用患肢站立,若健侧骨盆及臀褶下降为阳性。多见于臀中、小肌麻痹,髋关节脱位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8、 Ocs(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肉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

4、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是由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进一步发展可至肌肉、神经坏死,发生Volkmann挛缩。9、 抽屉试验(drawer test):病人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在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后推0.5cm以上。10、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致病菌由身体远处的感染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肿、毛囊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胆囊炎等部位经血液循环转移至骨组织内引起的急性骨组织的炎症。好发于儿童胫骨近端、股骨远端。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葡。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断

5、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4-5、腰5-骶1间隙。【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积累伤力是主要病因。症状有:腰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症;体征有: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特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L2-3、L3-4);MRI T2低信号,重者黑间盘。】1、膜内化骨:骨内、外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形成骨样组织,逐渐钙化形成新的网状骨,即膜内化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形成内骨痂(intemal callus)和外骨

6、痂(extemal callus)。软骨内化骨:骨折端间及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着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在骨折处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痴。2、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称解剖复位(anatomic reduction)。 (2)功能复位(functional reduction):指出于各种原因,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标准:旋转、分离移位:骨折部的旋转、分离移位必须

7、完全纠正:缩短移位:成人下肢骨折缩短移位不应超过lcm.上肢不应超过2cm。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在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成角移位:具有生理弧度的骨干,可允许与其弧度一致的l0以内的成角。而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不能自行纠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功能障碍。恻方移位:长骨干横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应达1/3。干骺端骨折对位应不少于3/4。3骨折延迟愈合( delayed union):是指骨析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48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多为云雾状排列紊乱的刺激性骨痂。轻度脱

8、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病因:除患者营养不良及全身性疾病外,主要原因是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确实,引起骨折端的异常活动,或骨折端存在剪力和旋转力以及牵引过度所致的骨端分离。意义:骨折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愈合较慢,针对原因适当处理,纠正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骨折仍可达到愈合。 4骨折不愈合( nonunion):是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时间,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一般为骨折8个月后)仍达不到骨性愈合,称为骨折不愈合或骨不连接典型X线片:表现为骨折线清晰可见,骨折断端间有宽的间隙,两断端萎缩光滑、硬化,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临床上常认为骨折端硬化和髓腔闭塞是骨不愈合的先兆,骨折处可有假关节

9、活动。意义:骨折不愈合意味着骨折修复过程的停止,骨折端仅以软骨或纤维组织相连。治疗:骨折不愈合不可能再通过延长治疗时间而达到愈合,需要切除硬化骨,打通骨髓腔,修复骨缺损,消灭感染灶,以促进骨折愈合骨移植:电磁刺激治疗:诱导成骨:高压氧: 5骨折畸形愈合(malunion);:是指骨折愈合后未达到功能复位的要求,存在成角、旋转、重叠或短缩畸形者病因:畸形愈合可能由于骨折复位不佳,固定不牢固或过早地拆除固定,受肌肉牵拉、肢体重量和不恰当负重的影响所致。6、提携角:carrying angle:前臂充分旋后时,上臂与前臂之间有10-15的外翻角。减小时称肘内翻,增大称肘外翻。肱骨骨折时至少要矫正到1

10、07、肘后三角:肘关节完全屈曲时,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构成一等腰三角形,肘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改变。8、鼻咽窝:由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腱围成,舟骨骨折时,出现肿胀、压痛。9、Colles fracture: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受伤机制是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应力通过手掌传导到桡骨下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者多见,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望“银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X线照片可见骨折端有以下几种移位表现:桡骨远骨折端向背侧移位;远端向桡侧移位(图72-28);骨折端向掌侧成角:近端嵌入远端,挠骨短缩,或远端呈粉碎骨折;桡骨远端旋转。10、S

11、mith fracture (屈曲型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或手掌着地,前臂处于旋后位受伤引起;也可因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X线照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远折端向掌侧、尺侧移位。11、脊髓震荡(concussion of the spinal cord)脊髓神经细胞遭受强烈刺激而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脊髓实质无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卜感觉、运动及反射完全消失。一般经过数小时至23周,感觉和运动开始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12、 脊髓休克( spinal cord shock)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以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并

12、有暂时的反射丧失,处于无反应状态,称为脊髓休克。表现为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感丧失和骨骼肌张力和运动消失,钋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发汗反射消失,内脏反射减退或消失。脊髓休克是暂时现象,损伤后不久可逐渐恢复,由原始到高级。最早出现球海绵体反射和肛门反射。13、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某些感觉和运动功能,并具有球海绵体反射,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分四种: (1)前脊髓综合征(anterior cord syndrome):由于脊髓前2/3的损伤造成皮质脊髓束、前外侧的脊髓丘脑束及灰质的部分受损,病人

13、表现受伤平面以下无运动功能和痛温觉消失,轻触觉、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良好。此型损伤的预后为不完全性损伤中最差者。 (2)后脊髓综合征(posterior cord syndrome):脊髓受损平咏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但深感觉全部或部分消失。 (3)中央脊髓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常为颈椎过伸性损伤,在老年病人常原先有颈椎病,表现上肢功能丧失重于下肢功能丧失脊髓远端运动功能优于脊髓近端运动功能,或脊髓近远端功能丧失表现一致,肛门周围感觉存在。 (4) Brown-S6quard综合征: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为脊髓一侧受损,伤侧的运动和本体感觉丧失,而对侧

14、的痛觉和温觉丧失。 4完全性脊髓损伤(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舡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不出现球海绵体反射。 5脊髓圆锥综合征( spinal cones syndrome)脊髓圆锥指S35脊髓段,此处为脊髓末端呈锥形,故称圆锥,其位于L1椎节。当圆锥与腰骶神经根在同平面均损伤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平面在L1神经节段。当仅圆锥损伤时,支配下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在,而会阴、骶区表现马鞍区感觉障碍,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膀胱逼尿肌瘫痪,跟腱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

15、失。6马尾损伤(injury of cauda equina)腰椎以下椎管内为马尾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14、截瘫: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早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失禁。2-4周后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15、四肢瘫:颈段脊髓受损后表现为双上肢及下肢的神经功能障碍。上颈椎损伤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上肢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下肢仍未痉挛性瘫痪。16、胸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指在

16、左右第1肋骨所包围的胸出口处,臂丛和锁骨下血管手压迫引起的综合征。分为:颈肋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第1肋骨综合征、过度外展综合征,颈肋与前斜角肌最常见。前斜角肌紧张试验,上肢高举试验、Adson试验阳性17、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指尺神经在肘部通过尺神经沟处受到腱膜、异常肌肉或骨性改变的压迫而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肘区疼痛。肘管:尺侧腕屈肌肱骨头和尺骨鹰嘴间的纤维性筋膜鞘与肱骨髁后沟形成的骨性纤维鞘管。也称肘尺管,管内为尺神经及尺侧上副动、静脉。18、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