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5178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会员独享】(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2、 选择题答题卡用2B铅笔填涂,综合题用黑色水笔填写在答卷指定区域内3、 卷面清晰,字迹工整,祝考试顺利!第卷(选择题 共81分)一、单项选择题(54小题,每题1.5分,共81分) 读 “X、Y两国人口数据表”,完成13题。人口密度(人/km2)出生率()死亡率()X国1084218Y国275671. 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 A. 欧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2. Y国可能是( ) A.

2、印度 B.埃及 C. 俄罗斯 D. 德国3. 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条件 B. 气候条件 C. 历史条件 D. 地形条件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45题。4.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 ) A.广东 B.广西 C.台湾 D.福建5.上题中省区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B.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 C.耕地面积广,水资源丰富 D.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6.关于城市化及其影响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A.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社会进步的表现

3、B.城市化过程中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会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城市用地规模的大小 D.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7.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泰国湄南河的水稻生产气候 B.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 C.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D.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读图11,完成89题。8. 图中所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乳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 现代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9.下列关于该农业地域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B. 小

4、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C.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D. 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 2004年世界首例旱地种植的杂交旱稻在上海诞生,杂交旱稻种植与传统水稻相比,节省劳动力,且产量持平。据此完成1011题。10. 杂交旱稻在干旱的地区推广并获得高产,这说明( ) A. 水资源不再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科技进步使农业对土地资源质量要求更高 C. 生产力发展使人类所需的资源量减少 D.科技进步缓解了水资源对农业的限制作用11. 上海传统水稻区改种杂交旱稻,导致该地区( ) A. 耕作劳动力增加 B. 水田耕作变为旱地耕作 C. 粮食消费大量增长 D. 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读图12“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

5、,回答1213题。12. 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大牧场放牧业 B. 现代混合农业 C. 原始迁移农业 D. 水稻种植业13. 若该图表示电子装配厂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 ) A. 技术 B. 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原料 读图13,完成1415题。14. 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 ) A.种植业、林业 B.畜牧业、林业 C.种植业、畜牧业 D.畜牧业、种植业15. 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A. 农产品以水稻为主 B.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C.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6、D.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6、17题。 1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 过度养殖 D.过度开垦 1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819题。18.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 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7、 D.新工业区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9.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A.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B.军事订货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地理位置优越 下图是某工厂原料和产品等运费曲线图。假设该厂生产某产品需使用Y产地的原料,而产品供给市场S。每生产1单位重量产品需要7单位重量原料,运费与重量、距离成正比。总运输成本最低的地方为最佳设厂区位。读图,完成2021题。20.最佳设厂区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1.该工厂可能是( ) A.制糖厂 B. 啤酒厂 C.普通服装厂 D.精密仪表厂22.读右图,根据工业布局原理,各工业区的布局相对合

8、理的是( ) A. 微电子工业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化学工业 B纺织工业 化学工业 食品工业 微电子工业 C食品工业 纺织工业 化学工业 微电子工业 D食品工业 化学工业 微电子工业 纺织工业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据此回答23题23.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 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 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读下图“中国攀枝花工业区(甲)和德国鲁尔区(乙)图”,据此完成2425题。24. 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9、廉价劳动力丰富 B. 水能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 铁矿资源丰富25. 从图中看,两工业区钢铁工业生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 ) A. 海洋运输 B. 管道运输 C.航空运输 D. 铁路运输 26. 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分布 B. 地表形态 C. 城市规模 D. 市场需求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判断27、28题。27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钢铁工业比重上升,化学

10、工业比重下降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8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C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D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炼铁 粉末涂料由于不含溶剂,属于环保型涂料,近年来在国民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如家电、汽车等方面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18-19题:2920062007年,我国粉末涂料的销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长三角B珠三角C环渤海D其他地区30决定粉末涂料企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11、B原料C劳动力D技术 31.下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B. 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C. 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 D.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右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2 33题。32.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高速公路运输33.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 A. 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B. 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 C. 澳门农产品的来源地范围 D. 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 000

12、)”。完成3436题。34.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35.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穿越河流 临近港湾 穿越城区 坡度太大 A. B. C. D. 36.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四处最合理的是( ) A.处 B.处 C.处 D.处交通方式能耗(MJ/人km)小汽车3.24.7摩托车1.82.8公交车0.31.4有轨电车0.170.8轨道列车0.050.119月22日为“国际无车日”。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读下列图表,回答3738题。不同交通方式能耗比较四城市出行方式比较37.四城市中,交通能耗最低的是() A伦敦 B香港 C东京 D上海38上海城市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发展轨道交通 减少汽车产量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以自行车或步行替代机动车出行 A B C D39.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 )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瓶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