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13587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记叙顺序 部编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记叙顺序写人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我的老师。叙事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等。写景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状物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爱莲说。什么是记叙的顺序?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以分成几种?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小题库考察记叙顺序的问题一般怎么出?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2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3第4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本文的某段和某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

2、么?顺 叙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发生发展结局顺叙的三种表现1时间先后的顺序八年前去年今天昨天早上晚上2空间地点的转移从前在家乡后来在省城现在在北京来学校的路上教室里课间去了操场3事件发展的顺序比赛开始过程结果起因经过结果例1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我在上海

3、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我和次炤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

4、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待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的复试。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

5、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

6、,在那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炤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选自2013年6期读者,作者徐小平,有删改)依据文章写作顺序和内容,补全下面情节。归待复试托人看榜收到电报夜赴上海再收电报归后庆幸推测居心感叹险恶揭出真相歌颂真情顺叙的作用:使

7、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发生发展结局例2灯光 王愿坚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那是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

8、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

9、。”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

10、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倒叙的常见形式:先写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

11、前的事物。倒叙的作用:1使文章产生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发生发展其他内容结局例3滴水之恩(1)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2)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3)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

12、搭摆摊的货车。”(4)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5)“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6)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7)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8)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9)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10)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11)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

13、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12)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13)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14)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15)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16)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

14、还是认出了他。(17)“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18)“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车。(19)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20)“你是马山人?”他问。(21)“不是,我在那儿见习。”(22)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23)“你去过马山?”(24)“去过。”(25)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26)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27)“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15、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31)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32)“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33)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34)“马山到了!”他刹住车。(35)“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36)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雨滴在车身上,溅出了大朵大朵亮丽的水花(作者:唐敏。有删改)文中第(13)(15)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插叙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