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13582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8月份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4页,第II卷第4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

2、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逐渐兴起。这一变化A.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说明中央集权符合礼制C.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影响 D.根源于儒家思想的式微2.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对丞相申屠嘉不尊重,申屠嘉便召邓通至丞相府欲斩之,文帝派使者营救,丞相申屠嘉才将其释放。景帝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皇后兄王信为侯,景帝说:“请得与丞相计之”,结果,周亚夫不同意,景帝

3、只得“默然而沮”。由此可见,当时A.丞相位尊权重 B.官吏假公济私严重 C.分权体制成熟 D.外戚权力急剧膨胀3.东汉刘秀母舅樊宏在湖阳经营的田庄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漆桑麻,闭门成市。佃客则根据田庄主人的需要,种植粮食、蔬菜、瓜果和各种经济作物及药材等。这表明当时A.土地私有制开始得到法律的保障 B.田庄自然经济特色鲜明C.地方豪强势力始终得到皇权保护 D.自耕农经济趋向于瓦解4.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志人小说也多记述贵族的言行轶事,唐代传奇则大量记载现实中的各种世态,人物涵盖社会不同阶层,主题可分为神怪、爱情、历史、侠义诸类

4、。据此推知,唐代A.儒释道三教已完成了融合 B.世俗文学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生嬗变5.北宋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很多士大夫耽于享乐,但仍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如范仲淹、欧阳修等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影响广泛。由此可见,这些知识分子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否定了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C.践行了“致良知”理念 D.完成了儒家社会信仰的重建6.元代科举制度,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凡中选的举人和进士都分列二榜:蒙古、色目人一榜,只要通过两场就可赐进士及第,称右榜;汉人、南人

5、一榜,要考三场,且题目较难,称左榜。这一措施A.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B.有助于扩大元政权统治基础C.推动了重文轻武习气的形成 D.完善了科举考试的选拔程序7.明代改元代“路”为府,知府任用以大臣会推和吏部推举两种形式交替使用;其来源无一定之规,尚书、侍郎可出为知府,知府亦可人为尚书、侍郎。这反映出,明代A.地方行政制度完备 B.封建官僚制度混乱C.中央六部职权削弱 D.地方治理受到重视8.清朝前期的查慎行在武彝(夷)采茶词中提到,“时节初过谷雨天,家家小(茶)灶起新烟”;同期的武夷山志记载,此地“每(制茶)厂大者百余人,小亦数十人”。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福建武夷山地区A.制茶业完成了近代

6、转型 B.茶叶成为主要农产品C.农产品商品化颇具规模 D.制茶业受到政府保护9.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伊始,即设有印书处,“所译之书,天文、算理、化学、生理者,装潢精美,分途政府衙门,但不出售。”清廷此举A.着眼于改变传统的封建体制 B.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C.促进了中国社会西学的普及 D.导致文化自主权利丧失10.有学者根据研究成果绘制了日本分配使用清政府支付的甲午中日战争赔款简表(如下图所示)。据此可推知,日本这一做法A.使清政府丧失了财政的主导权 B.颠覆了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C.为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埋下伏笔 D.意味着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1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表示,他虽赞同边沁的功利

7、主义学说,但并不认可“杨朱和尼采的主张”,因为实行他们的极端利已主义,“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就无法存在,主张把利己与大多数人的幸福统一起来。陈独秀这一主张A.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具有了全盘西化的倾向C.突出民主观念与伦理思想的结合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12.下表为中华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和产量统计表(部分)。这表明当时中国A.注重为抗日战争提供军事保障 B.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导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显著 D.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13.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放弃了苏联式的“凯洛夫教育学”,开始了“中国化”教育学的尝试。改革开放后,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逐渐成

8、为国人的共识。这一过程反映出A.教育政策逐渐与国际相接轨 B.教育方针为民众喜好所左右C.教育事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D.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14.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发展道路、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领导体制以及放活农村工商业等14个问题作了规定。这些规定A.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展开C.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D.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15.苏格拉底指出:一个人胜过别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声音婉转或身材魁梧,而在于有雄心壮志,建立丰功伟绩的最大刺激。同时,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放弃公民的义务,拒绝参加竞赛

9、,畏缩不前成懦夫是很不恰当的。苏格拉底的主张,旨在A.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 B.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C.认为参政是公民特权 D.呼吁法律保障民众自由16.罗马法满足了它赖以产生的简单商品社会,并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法律价值、精神和原则。这表明罗马法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范围 B.为西方国家确立了行为规范C.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D.对后世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17.1500年前后,欧洲迅速增长的人口有了可以定居的新大陆,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的条件。欧洲移民蜂拥而至,还使西半球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A.是为了缓解欧洲的人口压力 B.开创了“新大

10、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C.传播了西欧的理性主义思想 D.标志着“新大陆”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18.1841年6月,英国罗伯特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其组阁。在皮尔任首相期间,一些宪法惯例逐渐形成,如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等。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丧失了所有权力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执政党立法权的强化19.1878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发明了碱性转炉,使用含磷量高的低质铁也能炼出优质钢。这一改进的后果是惊人的,18801914年,英国钢产量由200万吨增加到700万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11、A.继续引领世界钢铁业发展 B.新兴工业部门取得重大成就C.成为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 D.技术革新促成传统工业进步20.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的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人们称之为“野兽群”。该类作品A.强化捕捉光和色的印象 B.强调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C.追求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体现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21.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 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2.1

12、941年1月,罗斯福总统指出,“我们人民所期望的政治和经济系统中的基本东西是简单的,即年轻人和其他人拥有平等的机会,为那些有就业能力的人提供就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安全保障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罗斯福的主张意在A.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自身优势 B.使人民享有较为充分的就业权利C.将经济纳入战争轨道以应对时局变化 D.运用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3.右图是关于二战后欧洲局势的漫画。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A.美国和苏联共同推动欧洲复兴 B.美苏争锋客观上造成欧洲分裂C.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崛起 D.斯大林成功维护了欧洲的安全24.韩国1967年加入关贸总协定,为顺应协定要求,入关第一年,其名义关税

13、税率下调到14%,工业品关税下调至12%,并相应放松外汇和金融方面管制,银行业对外开放。韩国由此进出口贸易规模急剧扩大,并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此举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丧失了部分金融与贸易主权C.逆转了经济多极化格局 D.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公元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抵抗力量,统一全国。早在大汗时期,其上层贵族经常以回回商人为中介,替自己谋

14、取利益。对于既能招财进宝又能扩大朝廷声威的航运贸易,当然就格外重视了。公元1277年,元世祖在攻占浙、闽,初定江南后,即招降并重用在海外有广泛影响的南宋泉州提举市舶使兼大海商蒲寿庚,并设置海外诸蕃宣慰使。次年八月,他又下诏中书省,通过唆都、蒲寿庚等人向海外宣布:“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于是,占城、马八儿国首来通商,其他诸侯国次第效之,元代互市遂臻于盛。摘编自孙光圻等著中国古代航运史材料二在15年之久的谈判过程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关贸总协定)的三条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组

15、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这个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1994年(中国)在外贸、外汇、税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近三千种商品的关税。1995年6月3日,中国成为WTO观察员。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其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摘编自李安增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代和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异同,并简要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学习世界史,是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