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135787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8 寡人之于国也(第01课时)1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字_,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_、_、_。_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_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2文本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

2、分的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3、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戏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3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4、。王好()战弃甲曳()兵而走衣()帛数罟()不入洿()池庠()序养生丧()死无憾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涂有饿莩( )1轲 子舆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孟子 孔子2hoyygwxingsngtnzhxwngpio1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指出连接全文层次的三个关键句。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水到渠成,小结段落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问政: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第二部分(第24段):议政: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指望人口劳力比邻国多是不

5、可能的。第三部分(第57段):议政:使民加多的措施。舍霸道而就王道,去虐政而行仁政,终会使天下归服。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3文章中表现出孟子的哪些思想与主张?首先,

6、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最后,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之教”的主张。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词,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粟米/颤栗拉拽/弃甲曳兵洿池/喑呜叱咤B庠序/搔痒丧失/养生丧死狗彘/残羹冷炙C饿莩/漂浮孝悌/可歌可泣畜牧/六畜兴旺D遗憾/罕见鱼鳖/别有洞天食粮/衣帛食肉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寡人之于国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则移其民于河东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其无礼于晋D材木不可胜用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颁发斑白班师全般人马B申述伸张深谙

7、身受其害C孝悌不肖啸傲哮聚山林D检获俭约简洁精兵减政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守或匪亲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青雀黄龙之轴 D数罟不入洿池5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8、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

9、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归顺了。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

10、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

11、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

12、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B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C五旬而举之举:攻克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日不知其亡也吾其还也B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何以战C武王伐纣,有诸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劳苦而功高如此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所谓故国者,非谓

13、有乔木之谓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七十里为政于天下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ABCD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

14、声载道的局面。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1C 2A 3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B项,身深;C项,哮啸;D项,减简。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通假字考点的理解。所谓通假字,即古人在行文时不用本字,而用另一个音同音近而义不同的字去替代本字,这个用以替代本字的字就称作通假字。它分为(1)同音通假:通假字和本字声音相同。(2)近音通假。通假字和本字声音相近。A项,“匪”通“非”,不是;B项,“无”通“毋”,“不要”;C项,“轴”“舳”,“船尾架舵的地方,这里代指船”。5C【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