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34767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节 理 解精品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理解,根据下面的文段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点。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答案(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后面的题目。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

3、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

4、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

5、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解析本题

6、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项“更值得肯定”错,原文第段只是说“我们能理解”;而且结合第段全段内容,作者显然并不赞同“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做法。 答案C,2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答: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原文的有关信息较为分散,因此本题的概括有一定难度。考生如能答出“普通人”“精神上追求真善美”“付诸行动”等三个关键信息,都应理解为正确答案。 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3“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 答: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的评价。第一问“哪两个向度”属于概括内容,考生应先概

7、括“另一个向度”的内容,即“精神追求”(真善美),然后再反向推理,概括“一个向度”的内容,即经济、现实价值。第二问属于评价作者观点,答案十分显然,应当是提倡“另一个向度”;至于第三问,“为什么”的问法指向不明,如果考生理解为要求回答“另一个向度为什么更值得提倡”,而不像参考答案一样,从写法的角度作答,也应当酌情给分。,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限定时间:你应该在15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

8、细节: 1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2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一) 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在设置陷阱的方法上主要有十种类型,以下先介绍五种: 1曲解文意 原文是那样说的,而选项却偏偏作另一种理解,故意曲解作者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选项】 (2012湖北卷第8题D项)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

9、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原文】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比对分析】 原文说“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由此可见,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也需要靠语言而不能排斥语言的作用。D项说“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就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2篡改原文 选项中所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一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选项】 (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题C项)科

10、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原文】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比对分析】 将“选择”篡改为“修正”,背离了原文,与原文意思不一致。,3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选项】 (2012安徽卷第3题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原文】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

11、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比对分析】 原文中“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可见“利用”和“厚生”只是科学技术中谈到,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并没有谈到“利用”和“厚生”的问题。,4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张”的观点说成“李”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颠倒对象。

12、【选项】 (2012山东卷第6题C项)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原文】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比对分析】 根据原文,“广泛流行”的应该是博累棋,而不是围棋。原文中明确提到“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这就是张冠李戴了。,5以偏概全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来干扰学生。 【选项】 (2011湖北卷第8题A项)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

13、院。,【原文】 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 【比对分析】 原文中说“住宅、官署、寺院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而选项中说“官署、寺院都是由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对原文来说,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考点分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一般是文章论述对象或中心话题。“理解文中重要

14、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般涉及三点: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示例1】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

15、为的生态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

16、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