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3068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史】茶馆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 馆,2,3,4,5,6,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7,茶馆的艺术特色,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一、作者为剧本确立了重大而严肃的主题: 葬送三个时代。 作者运用“反描法”揭示了这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倾向,使人们由认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进而去追求新的生活,热爱新的祖国,新的社会主义制度。,9,茶馆生动而精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 第一幕:戊戌政变后的清

2、末社会 第二幕: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混战中的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 第三幕: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10,第一幕: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 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老婆 ;暗探遍布社会。 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裕泰茶馆老板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11,这种剪影

3、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12,第二幕: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混战中的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 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13,第三幕: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主张“实

4、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局将其当做“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破产的境遇,做了一辈子顺民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妄图“改良”赶上时代,生意却越来越坏,到最后连“茶馆”也被官僚与骗子联手抢去;在清朝“吃皇粮”、有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的旗人常四爷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小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14,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

5、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 剧本的结尾三个老人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走投无路的王利发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对旧时代的控诉,也是对之唱了一曲“葬歌”,弥漫着一种阴冷凄惨的氛围。这是在5 0年代话剧舞台上很少出现的没有亮色的结局。,15,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16,在这三个场景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17,这些描

6、写说明这三个时代不仅反动、黑暗而且腐朽不堪。人们在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面前能不对这种社会的存在产生怀疑吗?常四爷不无惋惜地说出的“大清国完了”那句话,正是作者想说并想告诉观众的话。从戏剧的效果来看,作者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大清国完了,军阀统治也完了,那么国民党的统治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对于他要阐发的主题,引而不发,而只在反面大做文章,让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的主题。,18,二茶馆艺术构思中还使用“侧面透露法”。 老舍在介绍他如何构思茶馆一剧时曾说:“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

7、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 “侧面透露法”考虑的是主题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茶馆中老舍既没有选取某个特殊的家庭,也没有选取某个特殊的地域,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茶馆。这个选择看似平常,却是茶馆这个戏成功的关键。,19,首先,中国的茶馆是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它虽和西方的酒吧、咖啡馆性质有些相近,但更具中国特色。中国的茶馆,南北有所不同。老舍描写的是几十年前北京的一个大茶馆。这使老舍的茶馆一开幕就染上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20,其次,旧中国的茶馆是个五方杂处的地方,各色人等都可

8、以在这里自由出入。这里既可以有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也可以有下层社会的流民乞丐,甚至还可以有黑社会的流氓打手。让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同时聚集在一起,除了茶馆,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可能的。老舍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他戏剧展开的环境,不仅可以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按他的意愿“集合”起来,让他们各自“亮相”,而且丝毫没有生硬、勉强之嫌。,21,再次,正因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在茶馆活动,所以各阶层,以及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在这里有所反映。如茶馆中所描写的以庞太监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以康六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巨大反差,以秦仲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与以庞太监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的矛盾冲突。正因

9、为各派政治力量都在这里出没,所以各种政治消息也自然会常常透露出来。,22,最后,茶馆除了它的真实性质以外,又具有象征意味。“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茶馆登台亮相。小小的茶馆成了大中国的一个“窗口”,或是旧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种典型环境的成功选择与描述,正是使老舍的“侧面透露法”成为可能的关键。,23,三 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茶馆艺术构思的又一特点是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老舍创作茶馆的意图是以“埋葬三个时代”来歌颂新时代。这个意图的关

10、键是把三个时代被埋葬的必然性写足。老舍采用“人像展览法”把三个时代的各种人物都搬上台,把各种丑恶现象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这三个时代的无可救药。,24,这种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用任何“减头绪、立主脑”、“一人一事”的方法显然都难以实现。所以当有人好心地建议老舍“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贯串全剧时,老舍不能接受。他说:“那么一来我的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25,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

11、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26,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因此也称为

12、“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27,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加以分析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锁闭式”:戏剧一开始,就已面临紧张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开端、发展则放在情节向高潮推进过程中用回忆、倒叙等方式逐步加以交代。 雷雨基本遵循戏剧创作“三一律”原则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之内。作者把跨越三十年的故事集中在一天的午后到夜里两点钟,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28,茶馆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三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

13、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29,曹禺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

14、个矛盾展开三十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戏剧性极强。,30,四 茶馆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这种“坐标式”的艺术结构以清末至国民党统治崩溃前的近代历史作为纵线,以特选出来的三个时代的社会作横断面,在“史”与“面”交叉点上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艺术结构,具有“史”与“象”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的特点和优越性。,31,茶馆的中每一幕都要穿插描写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 第一幕,老舍在众多精心选择的事件中,突出穿插描写了庞太监娶老婆。这个事件比“鸽子事件”、康六卖女等事件都显得更加荒诞与怪异。 第二幕中老舍则突出穿插描写了两个

15、逃兵准备娶一个老婆。这个事件显然比错杀刘麻子更叫人感到啼笑皆非。 第三幕里,老舍虽着力描绘了小刘麻子等人的丑恶行径,但他更细致地描绘了三个老人自悲、自悼、为自己撒纸钱的场面。 这些事件以它们自身非同一般的荒诞性和怪异性,表现了那个社会的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不仅增加了茶馆的戏剧性色彩,而且对突出剧本表现三个时代衰败、没落、腐朽的立意,无疑是有深意的。,32,五 茶馆不仅人物众多,而且性格鲜明,这是茶馆人物设置与刻画上的特点。 茶馆出场人物多达七十几人,而有名有姓的就有五十多人。这么多人物,篇幅又不长(三万多字),却能刻画出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刘麻子、庞太监、马五爷、唐铁嘴等一大批个性鲜活的人

16、物 。 茶馆的语言特色,首先是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个性化。正如作者所说:“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悔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茶馆中的几十个人物,个个说着自己性格规定的话,句句符合人物的身份,即使同一人物,因为时代不同,谈话对象不同;说话的方式、语气也不同。,33,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 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正直倔强,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 。 松二爷的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秦二爷: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刘麻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唐铁嘴: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宋恩子、吴祥子 :狡诈奸滑,傲慢无礼,贪婪蛮横有奶便是娘的走狗。,34,其次是幽默诙谐。出于“葬送三个时代”的需要,作者以幽默的语言尖锐地讽刺与嘲笑了那些光怪陆离的丑类。如第二幕唐铁嘴夸耀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