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13060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群落的结构及演替,“寄生”与“共生”,辨析2组概念,“竞争”与“捕食”,第2讲 群落 的结构 和 演替,揭密 必 考点,澄清 2个易错点,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关于种间关系的几个易错点,高考真题演练,几种种间关系的曲线易混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1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2血细胞计数板 2.1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 4.1能量流动 4.2碳循环 4.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揭秘高考必考点,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1种 群 概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 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 群密度,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出生率和 死亡率等都影响种群 密度,2. 群 落 概念:一定

2、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稳定的统一整体。,揭秘高考必考点,群落及其种间关系的辨析,1.互利共生 数量变化图 能量关系图,2.寄生,3.竞争,4.捕食,提醒(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

3、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揭秘高考必考点,【典例1】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命题揭秘,思维导图,拓展归纳,高考对本考点考查着重于群落的内涵、外延。群落的种间关系及实例,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优势种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答案展示,D,图(显/隐),群落

4、及其种间关系的辨析,【训练1】下列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在410 d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 16 d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 (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 _。 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 _。,答案(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2)两种群

5、共存垂直(3)出生率和死亡率,揭秘高考必考点,答案,群落及其种间关系的辨析,图1(显/隐),图2(显/隐),揭秘高考必考点,1)垂直结构 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 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 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 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揭秘高考必考点,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2. 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必然结果。 (2)自然因素的影响。

6、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3)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3. 群落演替的方向,(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演示,演示,揭秘高考必考点,【典例2】 (2012海南单科,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命题揭秘,思维导引,拓展归纳,群

7、落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答案展示,B,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训练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2003 800 m范围 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 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 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 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 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

8、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揭秘高考必考点,C,答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揭秘高考必考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

9、少、少、很少”等等。,揭秘高考必考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观看视频,揭秘高考必考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揭秘高考必考点,(2012福建理综,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

10、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澄清2个易错点,易错点1对种间关系认识不清,易错点2几种种间关系曲线容易混淆,点拨2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

11、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点拨1 (1)“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 大鱼和小鱼若是同种则是种内斗争,若非同种则为捕食,二者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1.“寄生”与“共生” 点拨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2.“竞争”与“捕食” 点拨 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规避2个误区,答案,B,答案,C,答案,D,B,答案,湖泊的演替,弃耕农田的演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