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45111579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秘写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案设计修灵萍一、教学目标设计揣摩诗歌语言。描写、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该以“朗读训练”(即目标)为重点,也是难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三、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随堂使用。四、教学

2、过程设计(一)导语由学生介绍作者引入。xx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学生回答: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入夜又下起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

3、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释题:题目是一种被动句式,意为茅屋被秋风吹破。歌,古诗的一种文体指铺陈、记述。(二)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此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具体做法如下:先让一生朗读,并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然后再让

4、学生齐读,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三)诗歌赏析1.检查预习情况解释下列字词:秋高(秋深)三重茅(几层茅草)俄顷(一会儿)漠漠(灰蒙蒙的)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突兀(高耸的样子)洒(散落)罥(挂)忍能(这样)向昏黑(渐进)衾(被子)何由彻(彻晓、到天亮)寒士(贫寒)见(同现)2.赏析诗歌逐层分析,让学生在头脑中想像每节情景。读第一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明确:一茅屋于秋风肆虐中,屋顶茅草被风卷走。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赏析第二诗节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着诗人面将茅草

5、抱走,诗人十分焦急,喊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息。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焦急而又无可奈何)赏析第三诗节读此节你会想像怎样的情景?明确:狂风怒吼之后秋雨大作,满屋漏雨。可秋雨不依不饶下个不停,那床盖了多年的被子冰冷似铁,且又被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踢破,诗人在这样湿冷的屋子里瑟瑟发抖,如何能挨到天明呢?设计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看看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很硬,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这说明杜甫的

6、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字看来很平常,揣摩起来则含义丰富,由此可见杜甫锤炼语言的功夫。设计问题转入第四节的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齐读第四节,看本段表现诗人怎样情怀?讨论明确:忧国忧民诗人并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以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这是一种大胸怀,一副热心肠!如果这一理想变为现实,作者表示自己受冻至死也满足,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博大襟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千百年来激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最后教师做陈述总结

7、: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五、练习设计(一)诗中采用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二)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三)指导学生读出语调升降、语速快慢和语音轻重。(四)欣赏朗诵。【篇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朱如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高州四中朱如飞一【学习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的是“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弃官带家颠沛流离,历尽险阻,饱经苦难和流离的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

8、,暂有栖身之所。可好景不长,一方面,政局突变,宦官昏庸无能,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另一方面,成都平原风雨成灾。一场大风把栖身之所摧毁,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始终不改。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最能体现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不朽的诗篇。所以学好本诗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情感上的共鸣和启迪。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看法,他们也敢

9、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看法。但是语言积累还不深厚,理性思维能力欠缺。要巧妙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对话平台让学生体验文本、感悟情感,进而生成阅读收获!三【教学设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中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10、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通过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四步骤”(读悟联结)来执行这些理念,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能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平等对话平台和反复多样朗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品味赏析诗的语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养学生正确

11、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五【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习、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六【学习难点】通过鉴赏诗歌,学习、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七【教、学法】诵自主探究合作;诵读法、探讨法、质疑法八【课前预习】1、多方查阅、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及所学的诗歌作品,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2、反复诵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3、因课文简短,建

12、议学生课前背记全文。4、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5、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导学案交流部分。九【课堂学习】(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学习小组分工说明】(“一较高下”的规则:按平常5个学习小组,分一、二、三、四和评委组,竞赛得分。14组各负责一节诗的诵读、翻译、赏析;第5组评委组,负责打分计分,小结板书;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意在激起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板书1:一、二、三、四和评委组(得分)】2、【猜一猜】对联中“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生澜”指的是谁?【幻灯片1】(【抢答题】加2分)明确:杜甫(由“诗圣”猜出,迁移到:李白诗仙)3、【忆一忆】初一时,学过作者哪些诗?背

13、背看!【幻灯片2】(【抢答题】每首加5分)明确:(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作者知识大填空】【赛一赛】自学质疑、检测:通过你自己学过的或查阅、收集到的关于作者杜甫的资料,完成填空。【幻灯片3】(【抢答题】每空加1分)杜甫,字子美,别号(自称),唐代伟大的诗人,情怀_,诗风_,后人尊他为“_”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人们称为“”。他和并称“大李杜”。(而“小李杜”是,)xx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

14、命名为“”。他的诗歌以组诗三吏(“_”“_”“_”)和三别(“_”“_”“_”)为代表。明确:少陵野老、少陵布衣;现实;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诗圣;诗史;李白;杜牧,李商隐;世界文化名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亮目标】【幻灯片6】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能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重点)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平等对话平台和反复多样朗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品味赏析诗的语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

15、值观:学生学习、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重、难点)(三)【时代背景】【比一比】根据搜集的资料,简述杜甫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写作背景。【幻灯片5】(【抢答题】加6分,每一点2分)明确:一方面,政局突变,宦官昏庸无能,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民族大灾难“安史之乱”使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弃官带家颠沛流离,历尽险阻,饱经苦难和流离的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暂有栖身之所。另一方面,好景不长,成都平原风雨成灾。一场大风把栖身之所摧毁,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始终不改。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最能体现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不朽的诗篇。(四)【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