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10300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软件工程名词解释大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词语解释题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成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2、白盒法:该方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白盒法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3、黑盒法:该方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接口处进行测试,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

2、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4、渐增式测试:逐个把未经过测试的模块组装到已经过测试的模块上去,进行集成测试。每加入一个新模块进行一次集成测试,重复此过程直至程序组装完毕。 5、非渐增式测试: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单元测试,然后再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 6、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这是一种使要求说明过程自动化的技术,通过可执行的规格说明语言来描述预期的行为“做什么”,人们可以从直接观察中用规格说明语言来规定任何系统行为。 7、经济可行性:对组织的经济状况和投资能力进行分析,对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进行估算,对系统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社会及经济效

3、益进行估计。 8、系统设计说明书: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建设中各主要技术方面的设计进行说明,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产物,其着重点在于阐述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将为后续的系统开发工作从技术和指导思想上提供必要的保证。 9、面向对象设计: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或者说,面向对象设计就是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求解域模型的过程。 10、结构化设计: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是以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数据流图为基础,按一定的步骤映射成软件结构,因此又称结构化设计(SD)。 11、结构化分析:是根据分解与抽象的原则,按照系统中数据

4、处理的流程,用数据图来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从而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12、基于脚本的设计:此方法主要用于解决要求的验证问题。一个脚本将模拟在系统运行期间用户经历的事件,它提供了输入、处理、输出的屏蔽,以及有关对话的一个模型,开发者能够给用户显示一个系统的逼真视图。 13、IDEF方法:是美国空军在 1981 年针 对集成化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 ICAM)工程项目 中用于进行复杂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是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4、JSP方法: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他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而不是软件的体系结构,因此

5、该方法适于详细设计阶段。 15、软件概要设计:进入了设计阶段,要把软件“做什么”的逻辑模型变换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着手实现软件的需求,并将设计的结果反应在“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中,所以软件设计是一个把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最初这种表示只是描述了软件的总的体系结构,称为软件的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 16、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它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7、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用图形符号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例如人工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库、文件、设备等。它表达了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

6、的情况。 18、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的测试,故也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 19、附加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的全过程,原型由最基本的核心开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复修改反复扩充,最后发展为用户满意的最终系统。 20、抛弃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过程的某一阶段,促使该阶段的开发结果更加完整、准确、一致、可靠,该阶段结束后,原型随之作废。 21、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它因素。 22、参数化抽象:所谓参数化抽象,它是指当描述类的规格说明时并不具体指定所要操作的数据

7、类型,而是把数据类型作为参数。 23、静态测试:指被测试程序不在机器上运行,而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手段对程序进行检测。 24、原型:是指模拟某种产品的原型模型。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征。 25、事件:是指定时刻发生的某件事情。它是某事情发生的信号,它没有持续时间,它是一种相对性的快速事件。 26、动态冗余: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种模块待机储备,当系统检测到某工作模块出现错误时,就用一个备用的模块来顶替它并重新运行。这里须有检测、切换和恢复过程,故称其为动态冗余。 27、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是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

8、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28、JSP方法: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而不是软件的体系结构,因此该方法适于详细设计阶段。 29、模型:是为了理解事务而对事物做出一种抽象,它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它也是事物的一种抽象形式,一个规划,一个程式。 30、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

9、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31、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工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式开发系统。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发部分工作软件;增量提交是指在开发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稳当。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32、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他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系统某些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演化的系统。无间隙是指在分析、设计、实

10、现等开发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33、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它表明一个计算如何从输入值得到输出值,他不考虑所计算的次序。功能模型说明对象模型中操作的涵义、动态模型中动作的意义以及对象模型中约束的意义。 34、动态模型:是与时间和变化有关的系统性质。该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控制结构,他表示了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控制性质。它关心的是系统的控制,操作的执行顺序。它从对象的事件和状态的角度出发,表现了对象的相互行为。 35、对象模型:表示了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数据性质,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它是从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关系角度来描述,表现了对象的相互关系。 36、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利用银行的存款

11、利息来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设年利率为I,现存入p元,n年后得到本金和利息为F。若不计复利,则P元在n年后的价值为:F=P*(1+n*i)。反过来,若n年后能收入的本金和利息为F,则将来F元的现在价值(本金)P为:P=F/(1+n*i)。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将来收入的现在价值。这是效益分析的最基本公式。 37、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 38、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也可以说类的实例是对象。 39、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

12、获得不同结果。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 40、风险分析:实际上就是贯穿在软件工程上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步骤,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解决和风险监督,它能让人们主动“攻击”风险。 41、模块:模块在程序重视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如高级语言中的过程、函数、子程序等等。 42、JSD方法:主要以活动事件为中心,通过有一串活动顺序组合构成的进程,建立系统模型,最后实现该模型。 43、路径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44、判定/条件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

13、式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45、条件组合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的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 46、条件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每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至少出现一次。满足条件覆盖并不一定满足判定覆盖。 47、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模型,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48、软件工程环境:美国国防部在STARS计划中定义如下:“软件工程环境是一组方法、过程及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化的工具)的整

14、体化构件,他支持从需求定义、程序生成知道维护的整个软件生存期”。 49、程序图:是退化的程序流程图。也就是说,把程序流程图中每个处理符号都退化成一个结点,原来连接不同处理符号的流线变成连接不同结点的有向弧,这样得到的有向图就叫程序图。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填空题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项目是否能够开发。 2、程序设计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个体手工,程序系统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作坊式小团体,软件工程时代的生产方式是工程化。 3、喷泉模型是一种以需求分析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 4、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人员要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功能需求。 5、可行性研究需

15、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每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6、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去开发一个软件项目,而是研究这个软件项目是否值得开发,其中的问题能否解决。 7、判定树较判定表直观易读,判定表进行逻辑验证较严格,能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都考虑到。可将两种工具结合起来,先用判定表做底稿,在此基础上产生判定树。 8、软件工具的发展特点是软件工具有单一工具向多个工具集成化方向发展。重视用户界面的设计,不断的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软件工具的商品化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而软件产业的发展,又增加了对软件工具的需求,促进了软件工具的商品化进程。 9、环境集成主要有数据集成、界面集成、控制

16、集成、平台集成、过程集成。 10、 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进行一项简化、压缩了的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11、 结构化方法有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构成,它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12、 投资回收期就是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项目投资所需的时间。 13、 详细描述处理过程常用三种描述工具:图形、表格和语言。 14、 数据流图中,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15、 结构化设计以数据流为基础映射成软件结构。 16、 当数据流图中某个加工的一组动作存在着多个条件复杂组合的判断时,使用判定表或判定树较好。 17、 由于运用原型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在使用原型时也采取不同的策略,有抛弃策略和附加策略。18、有两类维护技术:在开发阶段是用来减少错误、提高软件可维护性面向维护的技术,在维护阶段用来提高维护的效率和质量的维护支援技术。 19、 软件开发中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 20、 产品管理包括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 21、 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22、 测试用例应有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