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8719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这一主题考虑到湿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湿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是“淡水贮存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湿地是巨大的“贮炭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ABC D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

2、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的理念,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解析:1.B2.A第1题,湿地虽然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其净化能力并不是无穷的。第2题,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湿地,增加捕捞船只数量会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

3、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34题。3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C D解析:3.A4.C第3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第4题,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

4、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2016大庆模拟)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56题。5“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 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6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5.B6.B第5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

5、,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第6题,由图可知,三峡运行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行后,芦苇面积大;三峡运行后,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下降,导致芦苇面积增加,使气候干旱;或丰水期短,即“晚来早走”。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一米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的确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图甲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场,图乙是死海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7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全球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上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A BC D8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6、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A BC D解析:7.A8.D第7题,死海面积减少既有蒸发量加大的自然原因,也有人为截流导致的入湖径流量减少原因,故、对。死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理论上应该变大;死海是咸水湖,湖边土地盐度高,无法耕种,不存在围湖造田问题。第8题,水上游乐场都废弃了,说明旅游业受死海萎缩的影响;死海水面下降,受水循环影响,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亦下降。死海是内流湖,对河流没有调节作用;死海位于荒漠地区,面积不断缩小,区域干旱加剧,水土流失减轻。(2016江西四校联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

7、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 cm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910题。9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 BC D10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利于调节气候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利于调节河流径流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吸烟滞尘、净

8、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 BC D解析:9.A10.A第9题,为自然原因;为人为原因;影响水质,不影响水量;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会导致入湖泥沙增多,湖区水位上升,错,选A。第10题,红碱淖属于湿地资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区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水体盐碱化,动植物资源减少,可知保护红碱淖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的作用;与题干不相符;该湖已成为咸水湖,不是水源地,不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错误。11(2013浙江高考节选)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9、)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湿地退化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 BC D解析:选B要保护拉萨河的文化生态,需要尽量保持原貌。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改造当地民俗改变了当地的文化环境,均不合适,排除。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6新乡三校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 000 km2,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材料二九寨沟景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以水景最为奇丽,湖、泉、瀑、滩连缀一体,呈Y形分布(如图2)。东侧日则

10、沟湖泊众多,而西侧的则查洼沟几乎是一条干沟。另外,冬季九寨沟几乎所有的湖泊都结冰,而五花海却不封冻,在湖面上还不时有水泡冒出,被当地称为“圣湖”。材料三图1为我国西部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九寨沟景观分布图。(1)据图1简述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0分)(2)分析则查洼沟几乎为干沟的最主要原因和五花海不封冻的可能原因。(6分)(3)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8分)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应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九寨沟景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水渗漏形成干沟;而五花海处在断层地带,温泉水的增温作用使其不封冻。第(3)题,湿地的生态

11、功能表现为供水、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对于湿地保护与规划相结合。答案:(1)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峡谷多,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垂直分异明显。(2)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处在断层地带,地下温泉水涌出。(3)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长江提供水源;调蓄洪水。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合理规划。13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材料二30年

12、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B是_,C是_。分析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4分)(3)材料二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会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10分)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材料,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

13、度分析湿地资源减少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三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物种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答案:(1)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