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08635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重庆、成都考察城建经验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重庆、成都等地考察学 习 城建经验的报告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城建经验,提高我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2 月 21 日-26 日,仲良副市长带领住建局、环保局、开发区等部门负责同志,赴重庆、成都进行了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工程、高端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经验做法,亲身感受了现代化的都市气派、强大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网络、亮丽的住宅小区、发达的服务设施。考察团一行深受启发和教益,大家一致认为,两市的城市规划建设起点高、眼光超前、气魄宏大,看后使人深受感触,倍受启发。通过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感受了压力,明确了下步工作方向,明晰了工

2、作思路,坚定了建设现代化海滨生态城市的信心和决心。一、两市的经验和做法1、规划先行,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一是明确城市定位。重庆市在 2008 年 7 月 20 日浓墨重彩地提出“五个重 庆” “宜居重庆”、 “畅通重庆”、 “森林重庆” 、“平安重庆”和 “健康重庆 ”,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成都市在 2009 年 12 月 21 日正式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的历史定位和长远 目标,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作为新成都建设的核心理想。二是加大前期规划力度。重庆市投资 2.8 个亿建成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占地 6 万平方

3、米, 2020 年前的所有城市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大型场馆、居民小区等都在馆里有所体现,是重庆全貌的缩影,成为展示重庆形象的窗口,为进行城市管理和贸易洽谈提供了方向和载体;成都市为顺利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建设,下大力气制定了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纲要、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成都全市未来发展战略。三是实行民众参与制度。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实行“ 阳光 规 划” 、“民主规划”。两市在规划 编制工作中,大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规划方案评审,在建设现场公布规划方案,接受市民监督。2、建造精品,突出特色,大力提升城

4、市形象。一是城市建设定位高。重庆市积极挖掘特有的山城优势,坚持“ 五个重 庆” 建设 目标,不遗余力的打造 优美环境,大手笔进行城市形象提升;成都市深化“新三最”建设目标,进一步提出建设“ 世界 现 代田园城市 ”,努力向着国际 化大都市方向前进。这些城市功能齐全、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社会繁荣,已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二是道路建设标准高。重庆市自 2010 年开始围绕机场高速到人和立交、上清寺到解放碑沿线、黄花园大桥到南岸区政府三个重点区片,计划 3 年时间里完成 27 条景观大道的建设,使整个城市再上一个档次;成都市采用世界先进“点轴” 模式进行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业态分布,努力将新成华大道

5、建设成成都东北部出入城的景观通道示范线,城内段体现现代化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特点,外段体现现代田园城市风貌特色。三是生态绿化档次高。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 39%,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1.5%,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24 天,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正在进行一批公园、广场和精品雕塑建设;成都积极推进“ 五十百千 环境优美示范工程 ”和公园景观改造,大力进行污染整治工作,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 322 天,基本完成龙泉山脉荒山植绿,双流县、温江区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区)。四是新区开发起点高。重庆市积极推进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建设步伐,努力

6、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之区、开拓开放之区,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成都市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并努力向国家级新区梯队靠拢,目前各工业园区建设正式启动,总投资 2144 亿元的首批 84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区建设呈现蓬勃态势。3、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城市管理规范有序。重庆市一边健全法律法规、推进“法治市政” 建设,一边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树立良好队伍形象。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实施法治市政建设的意见、 重庆市市政管理

7、监察规范等近三十项制度,明确了城管执法十项禁止:禁止语言粗暴、动作粗鲁;禁止滥施处罚;禁止占用、挪用和毁损当事人物品等等,逐步塑造城管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爱民、新民、助民、为民新形象;成都市,自 2005 年开始实行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属地执法管理原理,坚持和完善了“统一指挥,分级实施” 、“ (市、区)两级政府、(市、区、街)三级管理、(市、区、街、居) 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推行环卫、市容、市政管理和执法“四位一体” 的巡查模式。加 强城市管理 标准化和法制建设,实施队伍素质提升、为民服务办实事、城市管理数字化“三大工程” ,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城管执法人性化、城管宣传社

8、会化“三化建设”,实现 从小城关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四个转变” ,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4、多元投入,多元经营,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重庆市自 2002 年起相继组建的市属国有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 八大投 ”,在接收了国 债、规费、土地 储备收益权、存量资产、税收返还等五大注入后,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将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以时间换空间,使所有可利用的城市资源变成了金融意义上的数字,可以说, “重庆模式 ”基本回答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成都培育打造以“政府投入、市 场补偿、社会投资” 为原则的、具有“ 自筹、自用、自 还” 能力的城

9、建投融 资经济主体,以方便民间资金进入城市建设,这些经济主体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筹措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承担投资风险,拓宽了城建资金的筹集渠道,大大推动了民间资金进入城市建设的步伐。5、高标定位,高端开发,建设城市商务休闲综合体。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形态发展的产物,其高复合、高密度、高效率和高价值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中城市的青睐。两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重庆市在两江新区以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其中重庆国际都会将会建成一个世界级的集居住、办公、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综合体;成都市目前已建和在建城市综合体超过 80 座,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

10、新的活力。商务休闲综合体商品房售价较单纯商品房有明显提升,成都商品房价位在 5000 元/平米左右,高档住宅能达到 70008000 元/平米,而龙湖世纪、复地雍湖湾等综合体项目起价即 8000 元左右,中粮御岭湾因依山临湖,极具养生价值,均价达到了 18000 元/平米的高价。 二、感想和启示突出城市特色,必须搞好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如果说规划是城市发展的“ 龙头 ”,是建设 与管理的直接依据;那么建 设就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而管理则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有序

11、运行,重庆、成都这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大放异彩!1、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也必定是规划做的好的城市。所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对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们认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历史性的失误,规划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都把搞好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重庆市2020 年前的所有城市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大型场馆、居民小区等都在重庆城市规划展览馆里有所体现,甚至于重庆的夜景也是精心规划设计过的;成都市制定“三步走” 战略,将未来 50 年发展思路提前敲定,使全市城市建设工作有章可循。与之相比,我市在城市

12、规划特别是规划的执行方面差距较大。2、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一是经营好城市土地。城市土地是城市资产中最基础的要素,是城建资金的重要来源。两市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 “卖”“养” 并举、 “捆 绑建 设” ,最大限度地 盘活土地资产 ,使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 “卖 ”就是拍 卖土地使用权,对城市国有土地全部 实施公开挂牌竞标出让,并严格挂牌拍卖竞标程序;“养” 就是政府对规划建设地段先行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环境,将“生地养熟 ”;“捆绑建设”就是将市区道路改造、 设施建设(包括公园、广

13、场等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两市在加强政府监管,保证公共物品的性质和社会职能不被改变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由政府出资或主导创建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经济实体,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犯的条件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筹资,致力于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重庆市深谙市场化运作手段的“八大投 ”,一改政府直接举债为主的投资方式,开始由建设性投资集团向社会融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被称为“三个月换一次地图”的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5%为“ 八大投”所建。三是重视

14、城市绿化美化。两市充分认识到当地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重庆提出建设“五个重庆” 发 展战略,成都明确提出创建“ 世界 现 代田园城市 ”目标,城市主题 定位都与绿色宜居相靠。两市十分重视绿化美化,到处建设有大片的绿地或公园,所有绿地都进行了美化,大力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重庆因此荣获生态中国城市奖。四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两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进行恢复和修缮,并在不破坏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利用,建成富有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有力的提高了城市的国内、国际形象。成都市在清初时期的宽窄巷子原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成了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

15、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 商业街,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 内涵的“天府少城”。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成都市依托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将锦里打造成了浓缩成都生活精华、充分展现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特色文化步行街。3、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两市 坚持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效能管理。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成都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

16、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治城”的新格局。二是明确各级责权,管理重心下移。重庆市在城市管理中,由市委分管书记牵头组织,实行执法部门和城区单位包干管理,详细明确了各级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事权。三是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考察中了解到,成都多数城市实现了“建管分离” ,成立了 专门的综合执法大队或执法局,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工商行政、交通管理、市政管理实施一体化管理,做到建设、管理平起平坐,各司其职。三、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良好局面。城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根据两市的规划建设经验,结合蓬莱实际,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1、围绕建设现代化海滨生态城市主题,下大力气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以打造现代化海滨生态城市为长远目标,以建设“实力蓬莱”、“魅力蓬莱 ”、“生态蓬莱”、 “活力蓬莱”、 “和 谐蓬莱” “五个蓬莱”为具体内容,紧紧把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城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