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07638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学科性质: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哲学的二级学科自然观部分1、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各种知识囊括在哲学之中(自然哲学),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笼统性, 朴素的唯物主义(依靠经验和直观认识自然)和朴素的辩证法(发展、变化的眼光)以简单的观察法和演绎法为主局限性: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但实践水平有限,未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用机

2、械还原论、机械决定论说明一切自然现象,即把自然界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加以研究,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优点是对自然的细节认识更加清晰,缺点是将自然界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缺乏整体认识,从而造成了关于自然界绝对不变(如有运动也只是机械运动) 、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仅否认自然界的运动演化,而且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宇宙运动的动力,而求助于上帝)科学基础: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开始重视实验,牛顿的力学体系占主导、绝对时空观局限性:无法回答运动如何发生等问题,未能彻底摆脱神学束缚;认为力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片面夸大了归纳法、忽视演绎法,而且有些新问题力学解释不了,便引

3、入许多虚假假设,阻碍了科学发展。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历史必然性:近代科学的诞生,力图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现象,从而形成了以力学科学为背景的自然观。历史作用:形成了以观察实验方法、数学分析方法、归纳演绎方法为主的近代科学方法论,从而取代了古代以直观和思辨为主的自然哲学。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自然科学基础:天文学(星云假说) 、地质学(渐变论) 、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 、生物学(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从运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

4、以概括说明的阶段。基本观点: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本原性;承认自然界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主观辩证法”,即关注人的主体性因素在自然观中的地位。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普遍本质和根本特性,独立于意识之外;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5、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事实根据。谱线红移现象、氦丰度、微波背景辐射6、系统及其基本范畴。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是指“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由若干相互联系、作用的具有特定属性的要素,以一定结构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7、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要素是功能的物质基础;结构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结构是功

5、能的重要依据;环境是功能的外部条件。要素和结构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8、系统基本特征?整体性(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非加和性) 、动态性(稳定与涨落的辩证统一) 、层次性(纵向等级性与横向多元性、构成性与相干性、间断性与连续性,发生质的突变、上下因果链) 、自组织性(演化动力来自系统内部,演化图景有循环、分形等形式)9、自然系统演化一般特点?自然界事物运动普遍具有不可逆性、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不断由对称(无序)走向对称破缺(有序化、多样化) 、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10、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起什么作用?自然界中的一切自发过程都具有不可逆性;不可逆过程若发生在近平衡态(平衡态,各

6、处对称,最无序) ,它的作用会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不可逆过程若发生在远离平衡态,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产生。时间不再是描述系统运动的外部参量,时间箭头即可以指向退化方向,也可以指向进化方向。11、 如何理解熵的概念?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的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的无序度,即熵值越大,系统趋向于无序状态。当熵值减少时,系统走向有序,必须以消耗外部的能量为代价。熵可用来表示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的无序度的量度12、 物质系统进化的条件?开放系统是系统进化的前提?“开放、远离平衡态”系统进化,从无序走向有序,熵值减少,必须以环境的熵增大为代价,即系统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13、 涨落与系统

7、演化有什么关系?是对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偏离,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随机非平衡性因素,也是系统进化到更有序状态的诱因。涨落的随机性不是由于人的认识的不精确性造成的,而是系统演化本身的客观特征。14、 混沌的基本特征。混沌不等于无序,而是一种非规则的有序。特征:对初始条件敏感,如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常具有无穷嵌套的自相似分形结构。15、 自然系统演化的循环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自然界普遍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运动;循环在质上、周期长短、所需要条件上具有多样性;循环具有不可逆性(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和时间上的无限性16、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体现了能动性和受动性

8、的辩证统一主客体关系(表现在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实践是对象性关系的纽带(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17、 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系统影响?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影响具有两重性。人工自然的每一步扩大,都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向自然索取的领域和力度的扩大。18、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的加剧,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自然界的自我再生能力,甚至濒临自然界自我再生能力的极限,生态系统朝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迅速恶化,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人口、粮食

9、、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主张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人的和谐融为一体。19、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核心思想及基本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途径。满足当代人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前提和途径: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认识前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社会条件(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 、依靠科技手段科技方法论部分1、科学技术方法的含义和特点。特点:目的性和对象性、合规律性和可操作性、工具性、具体性技术方法较科学方法更

10、具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三个层次:适于某些学科的具体方法、适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一般方法、适于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的更普遍方法2、科学问题?它在科研中的作用?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科学问题:根据科学知识背景的分析而提出的科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问题(根据问题预设在其应答域内有解) 、真实问题(可由实践检验) 、待解问题的合取,可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作用:能够推动科研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问题引导发现,而新的发现又会激发新的问题) 、能够起到评价理论的作用选题原则:科学性、创新性、需要性、可行性3、“科学发现始于问题”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观察实验的先行问题(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为什么观察)的回答取

11、决于所探讨的科学问题4、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客观事实与哲学上的客观实在同义,第一性,本体论范畴经验事实、科学事实是第二性,由客观事实转化而来科学事实是进入科研领域的、正确的经验事实,它属于经验事实,但又不同于其他日常经验事实,具有可靠性、理论渗透性、相对独立性5、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遵循什么原则?科学仪器的引入对观察方法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科学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进行考察和感知,以获取科学事实。遵循原则: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可观察性仪器的引入对于观察而言具有两面性:能够克服感官局限、提高认识精确性、排除某些主观因素影响;但仪器本身的发展和

12、精度是有局限性的、不直观、有干扰6、科学实验及其作用?模拟实验的特点及类型。科学实验: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作用:可以纯化或简化观察对象、强化对象及其条件、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过程、可重复、经济可靠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将信息外推到原型的实验。其逻辑基础是类比推理。 (与理想实验不同)特点:能够克服时空、经济上或人道上的某些限制;但对于有什么根据和在多大范围内将模4型上得到的信息转移到原型上去,须加以理论说明类型:物理模拟、数学模拟、功能模拟7、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它与观察客观性的关系。一方面,感觉材料的组织方式与主体的知识

13、背景有关;另一方面,理论指导并影响着观察的每一个环节(对观察有定向作用、观察结果须用语言加以描述、观察目的是为了检验某一理论)观察客观性:不是排斥任何主观的东西,而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观察本身,其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因此,越是在正确反映事物本质的理论指导下的观察越客观。8、什么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机遇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中也隐藏着必然性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辩证思维9、科学假说特点:科学性与假定性的辩证统一作用:是科学认识的必经环节、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具有事实催生功能、不同假说的争论

14、有利于科研的深化提出原则:解释性、对应性、可检验性、可预见性、简单性10、 逻辑分析和证明是实践检验假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知其然) ;逻辑证明在检验中起着重要作用(知其所以然) ;一方面,实践检验常常依赖于逻辑证明(可将高度抽象的假说转变为与事实相对应的单称陈述) ;另一方面,逻辑证明作为辅助性的检验方法,本身是离不开实践的(所遵守的规则在实践中产生、所依据的前提以及思维过程和结论的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11、 证实与证伪在科研中的作用和关系。检验假说的两种途径。证实(确证)证伪在逻辑上具有不对称性。但事实上,假说的证伪也并非那么简单。辅助性假说12、 分析与综合、归纳

15、法与演绎法、类比等逻辑方法的客观基础、作用及局限性。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整体与部分的内在统一;分析能够深入,但具有片面性,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克服片面性归纳与演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归纳是或然推理,演绎则相对创造性较小,是认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类比:物质世界的同一性,基本环节是比较和联想,比较是逻辑方法,联想是非逻辑方法,因此,类比既具有逻辑推理,又具有直觉猜测成分。创造性和或然性都高。13、 理想实验及其作用和特点。是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而在人脑中进行的逻辑思维活动,但不是脱离实践的主观臆想,思维操作须符合逻辑规则,其结论最终要经受实践检验。能够

16、克服条件限制、充当真实实验的先导、理论上进行发现反驳和认证的重要手段,但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14、 形象思维的特征、作用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形象思维:通过意象、联想和想像来揭示对象本质。客观基础是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作用:能够迅速揭示事物本质、能够突破逻辑思维局限、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不同于逻辑思维:其要素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形象的意象;其思维过程的一般形式不是逻辑思维中的判断和推理,而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它作为一种直观的辅助设想,通常与逻辑思维同时起作用。515、 直觉思维的特点和作用。直觉思维: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产生新思路,也依靠研究者的知识积淀16、 发明的含义,发明的判定标准和专利。一项新的技术解决方法,广义的发明是指人为地创造出某种本来并不存在或从未有人创造出来的东西,狭义的发明是指获得专利的发明。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先进性)17、 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关系。联系:都属于实践活动,是检验标准,当代常融为一体区别:认识过程、研究对象、经验因素、与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关系科技观部分1、科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