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北京的春节》练习 长春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86271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北京的春节》练习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北京的春节》练习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北京的春节》练习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北京的春节》练习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北京的春节》练习 长春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一、积累与运用。1.请你用“严”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后再填空。( )的后果( )的神情( )的批评 ( )的考验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二十四要_;二十九要_;三十晚上_;初一、初二_;正月十五_。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3有趣的标点。唐朝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如果你将标点稍作改动,就可以变成一

2、出精致的课本小短剧。你会改动吗?试试看:时间:布景:地点:行人:牧童: 课后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思考。1片断阅读。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

3、们是无法看到的。”(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A适可而止B知难而进C知难而退D气喘吁吁(2)认真读短文,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4)用“”在文中划出描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词句。(5)联系上下文,理解“适可而止”的意思。二、习作。“餐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它既是人们分享喜乐的地方,又是记录当地民风与民俗的见证。请你围绕深圳人的“餐桌”文化为话题,题目和体裁自拟写一篇作文,字数600字左右。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严重 严肃 严厉 严峻2喝腊八粥 过小年 扫房子 蒸馒头 熬一宿 满街走 闹花灯。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3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行人: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课后能力提升:一、阅读与思考。(1)知难而退 气喘吁吁 适可而止 知难而进(2)略(3)C语言描写(4)略(5)适可而止: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本文中此人惧怕艰难险阻而找的托辞。二、习作。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