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08603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寻红色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踏寻红色足迹 弘扬井冈山精神“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昔日吟主席词,无限向往;今朝上井冈山,无比豪情!红米饭,南瓜汤,红军菜,老表汤,今日食之乐,谁解当日苦?在隆重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我院 7 位思政课教师一道于 7 月 29 日踏上了去往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红色之旅,追寻革命足迹,祭奠英烈忠魂。短短两天的参观学习考

2、察,却让我的内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革命的熏陶和洗礼,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巍巍井冈山,连着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雄伟的井冈山,写满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井冈山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一、踏寻昨日红色足迹,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它是我们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伟大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擎起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面旗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开始,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神州大地。井冈山创造的奇迹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创造奇迹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

3、井冈山时期是我党我军创业的艰难阶段,条件艰苦,生活物资极为短缺,人员武器严重不足。有一首歌谣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歌谣既是对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又是对红军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井冈山时期不仅生活艰苦,而且国民党军队还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军事上“围剿”、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但是英勇的红军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和极度的困难吓倒,毛泽东、朱德等2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为了解决食盐缺乏的困难,广大军民把房

4、屋老墙上的土取下来熬硝盐。红军医院缺少医疗用具,医务人员就自制竹刀、竹镊子等代替。为储备粮食,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军将士从井冈山下挑粮上山。为了安定群众生活,根据地军民白手起家,先后创办起修械厂、军械厂、红军棉被厂、红军印刷厂等。此次我们踏着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三湾改编旧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居旧址,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体验,所见所闻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在井冈山烈士陵园安眠着四万多名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看到那一幅幅照片,先烈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英勇献

5、身的壮烈场面和英勇斗争的画卷又仿佛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从踏上井冈山那一刻起,大家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无不为红军在当时井冈山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革命斗争而震撼,无不为先烈和红军战士们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和信念而感动,同时也为中国革命能从井冈山开始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倍感欣慰!大家都深深地感到: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取得的,真正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先烈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也才有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美好前途,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无不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感到来之不易!从而觉得要倍加珍惜,尤其是更加感

6、受到: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矢志不移,把先烈们为之奋斗和追求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二、深入了解井冈山斗争史,切实提高教学功底以前对井冈山的了解是从文字资料上得来的,认识是抽象的、概要的。这次通过听、看、走、触等方式使我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了解了井冈山斗争史。进一步了解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毛泽东在湘赣秋收起义失利的情况下,毅然率领起义部队向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创建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翌年四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转战到井冈山,实现了朱、毛两军的伟大会师,组建了中国

7、红军第四军,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年底,、滕代远率领红军五军部分主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武装力量。在井冈山,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有独创性的重大建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是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根据地在这里建立,党的领导在这里得到加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为革命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惜抛头颅、

8、撒热血,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围剿,壮大了革命队伍。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朱德同志为此亲笔题词:“天下第一山”。进一步掌握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很多细节。这次通过听讲解、看图片和视频资料、亲自体验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触摸黄洋界哨口的大炮,使我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了解了井冈山斗争史的很多细节。在革命博物馆聆听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看着眼前呈现的那一张张真实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感到时光流转,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散的革命岁月,眼前仿佛浮现出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斗争画面;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房中点着油灯才思

9、泉涌,奋笔疾书,忧国忧民,日夜操劳的身影;仿佛看见了军民团结共同抵抗敌人进攻的场面,那一声声枪鸣,一阵阵炮响在耳边是如此的清晰。登上黄洋界,隆隆炮声仍犹在耳,革命先烈英勇奋战,抗击顽敌的景象再次浮现眼前,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位站在碑前的人们。在黄洋界,我们重走了挑粮小道,挑粮小道虽然狭窄和弯曲,但它昭示的红色精神却把人们引向康庄大道。古道弯弯,翠竹万顷。这古老的小道,用石块铺成,岁月留痕,剥蚀风化,小道很多地方已经脱坡,石块也已破损斑驳。然而,小道如同血管,在百多年前公路不通的情况下,它是向井冈山腹地输入盐巴布匹的主要通道。而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创立之后,小道更成为打破敌人封锁,巩固4红色根据地

10、的生命线。重走挑粮小道,在负重中流淌汗水,可以体会到前辈与困难环境搏斗的艰辛。毛泽东、朱德带头,自己动手,打破封锁,积粮备战。一粒粮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滴汗水体现一份赤诚之心。在疲惫中品味平等,可以追索到红军官兵一致的氛围,仿佛看到红军将领与普通士兵一样如牛负重,艰难攀爬。一步一步,连起了一条清晰轨迹,那就是上下一心,拼命革命的共同钢铁意志。在行进中回望历史,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意志的坚强。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如果没有超乎想象的忍受力和韧劲,那只能一溃到底,希望破灭。而在坚持、坚持、再坚持的过程中,就如同攀登者一步一步向山顶接近,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激发了教学激情,促进教

11、学方式的改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次井冈山之行让我经历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再教育,受教育之深远远超过书本,那就是我经历了一次体验式学习。这种体验式学习可以应用到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去,相信一定会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三、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在井冈山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先辈们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其内涵丰富。江泽民同志精辟地、科学地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坚定不移的革命理

12、想和信念,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当年,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之中,然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做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面对凶恶的敌人和艰苦环境、井冈山斗争中的军民们为什么能够坚决跟着共产党把红旗扛到底?在参观小井医院旧址时,介绍到当时有 100 多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病员被敌人拖到稻田里,打得遍体鳞伤,面对死亡的威胁和可以释放回家的引诱,这 100 多名红军战士没有一个投降屈服,毫无俱色,最后全部被机枪扫射而壮烈牺牲的情景时,我们找到5了答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远大

13、的共产主义理想,有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他们坚信: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婴儿。”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始终以高昂的革命斗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凶残的敌人展开顽强斗争,使革命武装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武装斗争蓬勃发展。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新纪元,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特点,实事求是,通过

14、井冈山的斗争实践,第一个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政权”的蓝图。这也正是井冈山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光辉写照。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的需要,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有力支撑。艰苦奋斗是井冈山军民克服困难、战胜艰险、走向胜利、迎接曙光的精神动力。在参观中,我们看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付井冈山有两条:一条是不断进行军事“会剿”,企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里面;一条是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井冈山。井冈

15、山斗争异常的艰苦,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红军每天打仗消灭敌人,最后渡过难关取得革命的胜利,创造人间的奇迹,靠的是在艰苦奋斗中有的一个好的教育,一个好的榜样,一条好的路子。一个好的教育: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用革命人生观教育鼓舞军民斗志。一个好的榜样:就是在井冈山艰苦岁月里,红军官兵一律吃五分钱伙食,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被褥,同吃同住同挑粮食。“朱德的扁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条好路子,就是在井冈山斗争中,找到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途径:自力更生办被服厂,为红军战士加工被服,做布袜子;自力更生办军械处,制造木枪土炮,为革命锻造

16、打天下的武器;自力更生办医院,用石头、木头因陋就简办起竹木结构的小井红6军医院,负责治疗伤病员;自力更生办造币厂,造出一批“工”字号银元,参于红色市场的货币流通,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等。井冈山军民们就是靠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粉碎敌人的重重包围和战胜重重困难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完全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正确的政策、模范的行动、铁的纪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从而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荆竹山时,制定并宣布了:1、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一点东西;3、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1928 年 1 月,部队打下遂川后又宣布了“六项注意”(如:说话和气、买卖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