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08100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用书 (教学案 课时作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新人教(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第31讲,教 材 案,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1.“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十四单元 第31讲,(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历史地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代表: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

2、派。,(3)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4)实践:掀起洋务运动。,第十四单元 第31讲,(5)影响:未能实现目标,但为西学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3.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A.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C.主张: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D.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康梁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A.宣传维新思想: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

3、学外衣,第十四单元 第31讲,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和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B.意义: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易错扫描】(1)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开学习西方的先河,并非指他对西方认识的深入。,(2)“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第十四单元 第31讲,(3)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进步潮流,不要误以为它违背了这一潮流。洋务运动引进

4、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无视这一客观事实。,(4)早期维新派虽从洋务派转变而来,并在主张上仍坚持“中体西用”,但实质上他们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激进民主主义者等一样,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早期维新派重在学习西方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5)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第十四单元 第31讲,【辨析提高】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的异同,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第十四单元 第31讲,二、新文化运动,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

5、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准备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第十四单元 第31讲,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敬告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第十四单元 第31讲,了基础。,【

6、易错扫描】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属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学习西方技术、制度到学文化的转变,但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绝对肯定与绝对否定的缺陷。,【知能拓展】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当时还属于资产阶级,他们思想认识的方法还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方法,还不具,第十四单元 第31讲,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2)由于阶级和思想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彻底的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民指出真正的出路。,三、

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过程:(1)李大钊首举社会主义旗帜: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 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做宣传和组织工作。(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系统,第十四单元 第31讲,介绍马克思主义。随后,各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俄罗斯研究会);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一些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2.影响: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8、【易错扫描】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流派一起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宣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并逐渐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第十四单元 第31讲,【归纳总结】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不同的层次,从学习经济、政治再到思想,从学习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具有层层提高的特点。(3)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也有质的飞跃。(4)具有曲折性。探索虽

9、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第十四单元 第31讲,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 D.变法通议,第十四单元 第31讲,解析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故答案为A项。,答案A,第十四单元 第31讲,2.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第十四单元 第31讲,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够的,还应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先进制度。从材料信息“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材料反映了维新派的主张,批判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答案A,第十四单元 第31讲,3.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

11、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第十四单元 第31讲,解析题干表达的意思是: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致使国民道德下降、思想混乱,可能使我们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民族文化。,答案D,第十四单元 第31讲,一、康梁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应该如何评价康梁维新思想?,1.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12、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2)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学堂、创办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领导“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上书光绪帝,与顽固派展开论战等,使维新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第十四单元 第31讲,2.对维新变法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

13、想启蒙作用。,(2)局限性: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第十四单元 第31讲,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 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

14、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第十四单元 第31讲,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材料一、二体现了康有为要求把维新思想转 变为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材料三体现了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三则材料共同印证了要点一中的康梁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知能拓展】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在政治制度上,它企图通过变革官制来实现君主立宪制;在经济

15、秩序上,它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在思想文化上,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启蒙;在国民素质上,它启动了人的现代化工程;在社会建构上,它引发了现代社团活动和意识。戊戌变法虽然只推行了103天,但就其历史价值和实际意义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开启近代化的尝试。,第十四单元 第31讲,二、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有何不同?,第十四单元 第31讲,【知能拓展】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异同点:(1)相同点:分别是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2)不同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作

16、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辛亥革命,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材料一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 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第十四单元 第31讲,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 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三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第十四单元 第31讲,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一反映了陈独秀对辛亥革命出现帝制复 辟的历史倒退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其认为是广大人民群众没觉醒;材料二体现了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通过全面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