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072892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课下能力提升十八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下能力提升(十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庭空影许长许:也许B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C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D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亡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初不自贵重B而心识其所以然C吾将以为袜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D足相蹑于其门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2、分)(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2分)译文:(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2分)译文:(3)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2分)译文: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天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

3、,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中之百物,无已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4、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幅巾杖履,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果蔬可以饱邻里 饱:馈赠B舟车冠盖之冲 冲:交通要道C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D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退:后退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8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张氏之先

5、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B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C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D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品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张氏园亭的天然奇景,引而申之,藉此表达了作者或“仕”或“隐”的独到见解,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愫。B苏轼的灵壁张氏园亭记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从内容结构看,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

6、处处对论,环环相扣,首尾圆合;从表现手法看,它借题发挥,缘事议理,因景寄情,景、情、理融为一体。C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D文章开头的描写极力渲染张氏园亭的独奇,说明它为张氏一族“闭门而归隐”提供了佳处;作者在第二段简述园亭的修建、发展景况之后,则围绕“不必仕,不必不仕”这个论点,对举阐释,精辟议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3分)译文:(2)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4分)译文:(3)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3分)译

7、文:三、语言运用(10分)11生活处处有哲理,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体现你的哲思。每处不超过20字。(6分)远与近: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所以,有些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抓与放:抓住一件东西不放,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所以,_。高与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气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上与下: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_。前进与后退:方向错了,前进一步等于后退一步,而后退一步,亦等于前进一步。幸福与不幸: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他不认为自己不幸;而_。12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

8、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4分)答:1解析:选A许,如此的,这样的。2解析:选D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A项,代词,这样/连词,表转折,然而;B项,连词,来/介词,把;C项,代词,指节、叶/代词,指“轮扁斫轮”的道理。3解析:选D“口实”为“话柄”。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4解析:选B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口实”,即把这当成话柄。5答案:(1)当时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积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

9、活生生的竹子呢?(2)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它的意蕴罢了。(3)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6解析:选D退:谦退,谦逊。7解析:选C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代指灵壁张氏园;副词,表反诘,难道。B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8解析:选A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

10、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再联系语境、句意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可得出答案。9解析:选C“认为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10答案:(1)园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2)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官场(隐居)。(3)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

11、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

12、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官场(隐居)。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

13、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没有不适合的。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逊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